新媒体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谢晓梅
[导读] 现阶段,新媒体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谢晓梅
        武汉文理学院  430345
        摘要:现阶段,新媒体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很多高校学生有心理素质弱,社交能力低等的现象,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如何更好的优化,希望能够给高校带来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媒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采用线上线下共同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且也要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媒体教育模式相互结合,找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预防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学生出现心理疾病之后进行的,而是应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也会带来冲击的作用,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很容易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治的重视,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
(三)灵活性的原则。学校应当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接收能力理解能力上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既要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防治,还要重点关注个别的心理问题,尽量开展积极的心理辅导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新媒体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
(一)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优化互联网资源
    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高校就应当致力于新媒体教育平台的建设工作。比如可以引进新媒体平台硬件设备,组建专业的人力和物力部门,与此同时,学校,社会以及其他的教育部门也应当整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不断开展一些网络文化建设的活动,使这些平台积极地为心理健康教育做贡献。在平台上,教师和学校也应当积极传播和宣扬健康的文化信息符号,使广大高校学生拥有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多多利用多媒体平台,多方式多渠道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积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反馈和疏导,最终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新媒体在传播形式,信息量,更新频率中都有很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讲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多媒体平台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组建专业人士在平台上设置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实际生活日常交际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也可以通过平台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通过提高学生兴趣等,促进相关人士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度。
(二)加强新媒体平台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现阶段新媒体媒介作为传播的主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巨大的责任。

因为新媒体从业人员掌握着更多的信息源,控制着传播的内容,因此,新媒体时代下,从业人员要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在掌握良好的多媒体专业技能之外,也应当思考自己的工作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当熟练使用新媒体平台和学生找到共同语言,新媒体工作者不仅要有职业责任,还应当发挥自己的监管作用,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由于现阶段信息流动速度较快,而大学生电子设备拥有率几乎接近百分之百,学生将来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因此作为特殊群体,教师也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关媒体法律法规也应当不断完善,这样借助法律的力量促使网络平台的合法和安全。媒体工作人员也应当意识到监督和管控作用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也应当在网络上播放健康有益的信息,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心理教育载体,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对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讲,其实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行。比如校园广播站,校园论坛,BBS等,同时高校也可以为学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手册,通过对学生进行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另外,学校也可以督促班级以黑板报,校园报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治疗,同时在高校也可以组建心理健康社团,发挥学生的作用,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团可以扫除教师工作的盲区,营造良好的氛围。当然,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也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提升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利用新媒体工具,组建心理教育体系
    经济的发展使得多媒体的出现已经推动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因此受益。现阶段,高校课堂上随处可见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备,这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之处。高校教师以及各个院系之间应当通过数据库分享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相关知识,构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社团服务活动中。比如高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参与课程的骨干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分享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也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推送,这样能够扩大影响面。自媒体的开设还可以和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有助于高效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比如有的自媒体开设的吐槽板块,学生可以在该板块中吐槽自己的所有事情。当然是匿名投稿,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烦恼,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等。自媒体的发起人应当对稿件进行筛选,然后每日定期推送,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留言区进行互动,积极讨论,你帮我助的形式解决心理问题。
总结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到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建设祖国的新生力量,大学生一定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也应当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统筹大学生媒体行为的规范,新媒体工作人员也应当自我监督,争取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新媒体平台,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舒. 探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3).
[2]林子雨.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 v.11;No.203(23):13-14.
[3]王兆婷.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4):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