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济宁市青少年宫 272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迅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主动权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气氛”,让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自主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备条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教学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不得不承认,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探寻得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学生在情感、认知、行为、道德这四个内在方面的自我调适,更需要外部环境的创设与学习条件的支持。
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1.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从目前的教育环境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的理想蓝图不能凭空想象,也要考虑实际运用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开发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增长,也是人格的建树,教师只能进行适度的引导,剩下的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开发,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善于发现的探究意识,能够吸纳各方面的成长因子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二是具有批判性的反思思维,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和补充,自我批判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只有做到二者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力,教学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个体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2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获得自主成长的关键
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可将小学教育分为低龄、中龄、高龄三个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很多相似之处,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每一个阶段的学生虽然都没有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但是已经拥有了自我的意识,这两者的互相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调节甚至出现矛盾激化,很有可能造成学生性格的缺陷。因此,在小学这一成长的关键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此外,自主成长也绝非自我孤立地获得成长,而是要获得外部环境和学习条件的支持。小学生的自主成长更是要在教师、同学等相关人员的陪伴下,获得情感、认知、行为、道德等方面的充分发展。
2优化措施分析
2.1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2.2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可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出示一根铅笔售价为2角7分,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铅笔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2.3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中,最有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本身主动发起的学习动机,外在的诱因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比较短暂,作用也不如内在学习动机大。与之相比,持久性强、稳定性强的内部动机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即核心因素。它不依附于任何诱惑性的外部环境,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心理和意识,是最可靠的因素。但当下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习还是少数,大部分学习动机都是由外部动机引发的,比如收到长辈、教师的赞扬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种情况比较容易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反之,受到批评、惩罚则会降低内驱力,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想法,有丧失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能性。不管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起学生的内外部动机。一部车子,只有起步阶段是很难、很慢的,一旦跑起来就会很容易、很迅速,要想达到目的地,检查性能、排除隐患、抓住时机、正确操作、掌控方向、起步加油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2.4教学实践要体现趣味性、实践性与探究性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打造富有情趣、智趣、理趣的课堂。因此,兴趣应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策略。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只要教师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善于创设情境,都能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门径。此外,要保证学生自主实践的有效性,须注重自主与探究的结合。有了明确的探究目标,学生的自主实践自然会充满动力。
2.5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创造性培养为主
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这个阶段的学生希望被当作成年人看待,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在情感上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将其视为同龄人一般,交给他们一些有难度但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评价时善用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为其自身的努力,提高其自信心,助其建立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得到外界认可的同时也会对自身进行重新审视,建立起较强的自信心,养成不怕困难、不畏惧失败的学习精神。此外,想要自主就必须拥有自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使学生变得“束手束脚”,应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去发现,自由地发挥自身特长,自主地寻找、整理、分析材料,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由“他主”变为“自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与点拨作用,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切实领悟教材的内蕴与价值取向,准确把握教材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否则就不能作出恰当、科学、及时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颖.教师自主的内涵透视[J].教育学术月刊,2001(9):69-71.
[2]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4.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78-83.
[4]庞维国,刘树农.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