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下舞蹈创作编排的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孟涛
[导读] 舞蹈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分支,其创作源泉多来自于生活
        孟涛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文化馆 新疆 832200

        摘要:舞蹈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分支,其创作源泉多来自于生活。由此可见,舞蹈艺术创作者的生活背景或多会少会对舞蹈创作编排有一些影响。纵观当下很多舞蹈编排创作,都有明显的本土文化特点,通过文化元素将舞蹈中的思想感情进行升华,可以使得舞蹈艺术更具内涵价值。
关键词:文化交融;舞蹈编排;创新路径

前言
        随着我国民众精神文明层次的不断提升,民众在艺术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对舞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舞蹈作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之时参与到舞蹈编排中,但是由于大部分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所编排的舞蹈存在问题。因此,舞蹈编排人员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对舞蹈编排进行创新,同时根据现阶段文化多元的背景,要将文化融入到舞蹈编排中,以提升我国文化综合实力。
一、文化交融对舞蹈创作编排的影响
        (一)有利于创新舞蹈编排构思
        随着我国国门的不断打开,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在我国交融,形成了新的舞蹈编排理念。多元文化背景为舞蹈编排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思路,为了促进舞蹈编排的创新发展,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融合多元文化,不论是地方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将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舞蹈编排更上一个台阶,这对于舞蹈编排者的创新思维起到了挖掘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舞蹈审美观念
        舞蹈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人体动作的不断变换,舞蹈与人体动作之间的关系很大,通过肢体动作,将舞蹈的感情和魅力进行传达。地方文化会对舞蹈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舞蹈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例如,我国的维吾尔族舞蹈,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与我国其他民族均有所不同。所以要创造出更具有魅力的舞蹈,编排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将其以独特的形式进行呈现,对于提升大众审美观念有一定的作用。
        (三)有利于增强文化传播凝聚力
        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在被接受的同时,也被遗忘。在信息时代,文化的覆盖率太高,旧的文化还没有完全被受众所知的时候,就已经被新的文化所覆盖。再加上年轻一代对外来文化的吸纳程度太高,本土文化的发展逐渐被忽视。现阶段,大部分人们的传统民俗意识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取代,在部分民众的认知里,本土文化是落后的,是应该被抛弃的。在此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舞蹈相结合,以新的方式进行宣传,不仅挖掘出新的文化宣传渠道,同时也增强了本土文化传播的凝聚力。


二、提升文化交融与舞蹈编排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民俗文化发掘,为舞蹈编配创作提供更多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舞蹈编排创作者对文化的了解有限,并不是在对每一个舞蹈进行编排的时候,都有精力与机会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因此,当地政府有必要对本土文化进行发掘与保护,让舞蹈编排者可以应用更多的本土元素,以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舞蹈创作者在舞蹈编排时,要有选择性的对本土文化进行删选,以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社会型价值。
        (二)发掘人才培养渠道,促进舞蹈编排与文化充分融合
        文化推广是当地政府部门的责任与义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培养更多的创作人才,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政府部门应该扩大人才培养渠道,文化推广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根据这些要求,与高校合作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可以牵头与高校进行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才此过程中,需要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跟踪培训以及选拔培训,以确保这些人才可以更好的做好舞蹈艺术创作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激励制度,以提升舞蹈编排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对能力强、且有具体贡献的工作者进行政策倾斜,有针对性的制定优惠政策,在赋予舞蹈编排者工作压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除此之外,社会各个培训机构亦可开设相关培训班,招纳学员,培养更多的舞蹈编排创新人才。
        (三)优化文化保护机制,提供经费支持编排者舞蹈创作
        在本土民俗文化舞蹈编排创作中,创作工作者的艺术思维与创作表现手法是提升编排效果的两大因素。但是再好的舞蹈创作到最后也会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舞蹈编排者也需要一定经济物质支撑工作的持续性。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舞蹈创新、艺术创作的资金投入,可以以政府部门牵头,拉取社会投资,以成立补助基金等方式支持舞蹈编排创作。同时,完善舞蹈艺术创作相关保障机制,鼓励当地企业参与到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合作工作中,提升全民文化舞蹈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些政府推行的文化活动中,以企业进行冠名,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推动文化活动的发展。并对本土文化保护政策进行完善,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对文化进行宣传、发扬、传承。
三、总结
   舞蹈已经不仅仅存在与舞台上,现在已经深入到民众中,成为目前广大民众最喜爱的文艺活动。相关部门应该对其发展与宣传做好规划,让发展、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一致。舞蹈的发展不仅仅在展示人类对生命的追求,同时也是提升民众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不仅彰显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对于提升民众的审美品位、丰富民众的文化内涵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对舞蹈编排进行创新是应势而为。
参考文献
[1]李怡林.立足民族文化之根 推进云南舞蹈发展--云南舞蹈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9(05):141-148.
[2]李昕.探索群众舞蹈创作如何满足新时期社区文化需求[J].大众文艺,2018(20):4-5.
[3]颜煌. 试论舞蹈公共创意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模型构建[D].北京舞蹈学院,2014.



个人简历:孟涛,1986年12月29日,男,新疆,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文化馆,中级,本科,舞蹈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