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桃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学校,516840
摘要: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严峻,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严峻的社会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留守儿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为科学促进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茁壮发展,应该精准全面的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积极采用科学的改进对策,最大程度促进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改进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离开了世代耕耘的土地,涌入城市变成了农民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甚至亲戚,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留守儿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深入分析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积极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切实采用高效的改进对策,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出现留守儿童的原因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留守儿童是相对特殊的群体。在隔代亲的教育下,他们在成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明显缺失源自于父母层面的关爱与呵护,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思维发展。在现阶段,之所以出现留守儿童,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离开土地奔赴大城市务工。但因大城市消费水平高以及相关的户籍政策限制等,使得他们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由祖父母来代为监管。第二,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造成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物——“制度性孤儿”,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同时,对于进城务工的人员而言,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自身都难以立足,更遑论将子女带至消费水平高的城市。第三,大城市一些相关的制度约束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二、现状分析
可以说,现阶段,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不利于这部分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容易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及发展威胁。为切实有效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应该明确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可否认,现阶段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在取得突出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以及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无助,缺乏帮助。在现实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会背井离乡,其主要原因在于外出寻找机会,改变贫穷的面貌。因此,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多为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在学习以及生活实践中,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也缺乏社会、学校层面的关爱等,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比如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饮食方面得不到保障,可能长期营养不良。虽然隔代教育,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的饮食居住问题,但可能无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饮食条件以及居住环境等。表现为,部分留守儿童不修边幅,长期不洗澡,不讲卫生等。第二,缺乏必要的关爱关注,缺乏持续的陪伴,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对于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父母远在大城市务工,为节省路费,可能长期不回家,他们只能同祖父母常年待在一起。但对于祖父母而言,既要面临着繁重的农务,也要操持整个家庭,还要肩负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一部分年迈的祖父母,显然力不从心,这使得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因长期缺乏关爱和呵护,使得留守儿童极容易滋长不健康的风气和习惯,也容易形成不健康的行为。比如部分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偷盗、斗殴等行为。
还有部分留守儿童,长期与社会人士交往,也容易滋长不良习气。第三,心理问题多发,教育引导失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渴望被父母关爱和呵护的,甚至是需要父母予以保护的。但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可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也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这就使得留守儿童极容易滋生不健康的心理。比如部分留守儿童心理敏感,长期处于自卑的状态下,报复心较强等等。
三、改进对策
可以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为科学有效的帮助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应该结合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高效且科学的改进对策,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与发展。
(一)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适时给予儿童帮助
为行之有效的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同家长沟通与交流,全面推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师要积极寻求与家长的沟通,引导他们多关注关心自己的子女,并就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等,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家长积极同子女沟通,定期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来给予他们关心与呵护。当然,学校层面,也应该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困难等,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共同帮助家庭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
(二)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引导他们返乡创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其最关键的问题是缺少父母的陪伴。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学校层面应该积极会同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来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创设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同企业进行合作与沟通,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来寻求就近务工的机会,从根本上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孤单缺乏关爱的现实问题。
(三)科学开展心理教育,积极采用正向鼓励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发的心理问题以及行为问题等,教师应该注重科学高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应该积极践行爱心教育,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帮助。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把握契机,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挖掘留守儿童内心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积极同父母沟通与交流。同时,当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寻找问题的根源,积极采用正向引导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认知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予以改正。
结语
在新常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较为集中和突出,为切实有效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为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有序发展,应该积极采用高效化的改进对策,全方位促进留守儿童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建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J],学周刊,2017(08):01.
[2]于建华,农村留守儿童课堂教育问题初探[J],教育,2016(04):124.
[3]於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8(3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