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涛
山东省临沂市汪沟镇临沂电力学校 山东省临沂市? 273408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对于职业教育教学而言,产教融合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更加坚定了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在实施中存在着不平衡和与预期差距较大等问题,集中体现在城市差异和学校差异,即有的城市和学校产教融合开展得很好,有的进展缓慢甚至没有开展。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并针对较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等职业;误区及对策
引言
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教育、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等多方因素,中职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不仅要注重产教融合质量,更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要考虑与社会人才市场相契合,并为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做好储备,同时行业企业也应转变观念深入参与产教融合,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寻求应用型人才。对于学校自身而言,必须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拓产教融合新的机制,学校要在提高自身教育质量,保持人才优势资源的同时,全面深化与苏北地区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合作关系。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是职业教育中非常薄弱的环节。在很多地方,产教融合还只是停留在部分融合甚至是虚假融合的层面,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难以形成产教完全融合的局面。校企合作则停留在学生实习就业浅层次合作方面,缺乏持久性,企业接收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企业派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校企协同育人方式单一,并且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两张皮”“一头热”“独角戏”等现象突出。
2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的误区
2.1存在产教融合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误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校企合作双方不可避免地都会想到利益问题。学校将校内场所、设备提供给企业使用,收取租金;企业以低成本使用场所、设备及劳动力,获取更高利润。看似双赢的背后其实潜藏着许多问题。倘若产教融合的目的是盈利,那么双方都将寻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将按租金高低选取企业,企业则按获利最大来安排生产,最终企业生产将与学校日常管理产生矛盾:学校的日常作息时间固定,而企业需要倒班;学校师生主要任务应是教学和学习,而企业需要批量化生产。
2.2存在产教融合就是为企业定制培养学生的误区
订单班、冠名班是校企合作的普遍模式,顾名思义,不少企业和学校就认为,产教融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也必须只为合作企业服务,否则,因为学生流动造成人才流失就是企业的损失。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较高。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因素。中职学生毕业时才十八岁左右,职业目标不够明确,容易人云亦云,所以跳槽是常态。二是家庭因素。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一部分是外来工子女,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子女也跟着流动。三是企业因素。在中小城市,大型企业不多,多数中小企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难以长期留住学生。因此,要求订单班、冠名班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在合作企业稳定就业是很难保证的。
2.3存在产教融合等于由企业包办学生培养工作的误区
长期以来,企校双方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的角色不够明确,当企业与学校成功对接后,企业会尽量把学生多留在企业当成正式员工管理,而学生一旦到了企业管理范围,学校也会存在松一口气现象,直接将学生丢给企业,由企业包办。当校企双方存在这样的共识后,将使产教融合存在较大风险。一是容易造成非法用工,二是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培养成为空谈。
3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误区对策
3.1深化协同合作,突出人才特色
产业经济是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苏北地处黄海之滨,工业经济增幅明显,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学校需要结合地区经济情况,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状态、人才需求情况,掌握企业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标准特点。由于产业转型升级较快,学校要始终立足于市场定位和时代发展需要,从市场推广、产品开发以及新技术应用等多角度进行考察,综合考虑苏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企业发展动态、人才需求状况,持续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改进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校所设专业与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相符合适应。学校可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商讨专业课程选择设置,加强行业对学校教育专业的发展指导,促进工业、服务业等各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布局,提高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3.2深化企业参与,共建实践平台
企业是产教融合的推动力量与实施主体,只有把握好人才资本,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长远发展,因此,企业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参与产业融合的热情和程度,双方要以互惠互利为合作前提,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制定人才方案,共同实施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逐步实现校企培养专业人才的无缝对接。企业要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校企共建,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学校专业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问题,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专业意见和指导,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3.3产教融合等于由企业包办学生培养工作
学校作为育人基地,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科学规范的体系,因此教育教学的职责重点落在学校。而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企业的职责主要是提供生产性实训条件和技术。二是双方优势融合。成立校企双方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组建校企双师的师资队伍,学校教师负责安排课程教学进度和实施,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性指导,双方共同开展专业教学。三是明确安全责任。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安全管理是难点也是重点。在校内开展产教融合,其安全责任由学校负责,但到校授课的企业技术人员仍应负有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在企业进行产教融合,企业应制定细致的学生安全管理方案,明确人员负责对学生进行考勤、思想、行为等安全管理,确保24小时都管理到位。校方不能将责任全部丢给企业,应指派教师到企业或联系企业同步做好安全管理。
结束语
无论是校内模式还是校外模式,都应该兼顾校企双方优势,共同分担责任,才能推进校企双方合作的长期和稳定。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进行中,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产教融合要做到卓有成效且不违法违规,需要校企双方深思熟虑,避开上述几大误区,仔细推敲合作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项缨,李颜娟.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115-118.
[2]唐未兵.“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08):14-16.
[3]邱晖,樊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02-105.
[4] 谢振宇,宋军.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隐性知识转移为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