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景 张杨芳 王宏欣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目前深化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改革的关键,其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环节基本成熟,中高职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仍是空白,离国家提出的形成完善的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差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我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准确把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非常重要。
关键词: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
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变化,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那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当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面临哪些现实问题?只有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才有可能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好“职教20条”,才可能突破旧有的思维、实践框架,找到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现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探索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创新之路。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表述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别于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也有别于不同层次同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严格遵循“四个原则”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充分考虑养老产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本文尝试表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养老产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爱心、公益、专业、坚守”的专业价值观和创业精神,掌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老年社会工作、老年营养、运营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对老年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服务和管理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居家、社区、机构及其他养老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养老服务、政策咨询、项目管理和产品开发等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
二、我国养老机构及人员现状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面临着重大的机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养老需求。同时,养老机构存在着数量和规模有限、环境和设备较差、专业的护理人员匮乏、资源配置不公平、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等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和问题。老年服务产业现状与快速扩张的老年群体规模以及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需求相比,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养老护理员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少、技能差、素质不高,养老护理员流动频繁、职业稳定性差,特别是养老护理员从业的培养严重滞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师资结构,引进行业、企业技能人才
教师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素质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实力水平呈正相关。高职院校多数为新建或改制过来10-20年以内的院校,当前师资队伍不容乐观,不仅如前所述存在结构上不合理,而且在激励或引进机制上也存在障碍。如高职院校中已经认定为“双师型”、骨干教师常常激励机制缺乏或不明显;教师引进模式单一,常常是应届生招聘的选拔方式,没有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不能解决教师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职教20条”明确要求,教师招聘从2020年起基本都从行业中招聘。这为快速优化师资机构,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无疑带来了一缕春风。
老年专业可以借此良机,引进一批养老院长、养老培训技能大师等一线实务工作者作为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
(二)教师要提高对专业课程的重视
教师要重新审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地位,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确定职业地位。与此同时,教师要思考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重要性,结合现阶段行业发展现状调整教学模式,突出服务性特征。教师要革除旧式教育的弊端,跳出书本内容的束缚,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挂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逐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此外,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将其放到与专业知识教学同等的位置,还要重新思考职业素养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导向,丰富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培养学生为老人服务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为学生创设实训基地,也可组织学生去社区实习,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三)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我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考核观,全面评价学生能力素质。不是以是否各科考试成绩顺利通过、是否能够获得毕业证书作为评价学生高职教育成绩的唯一依据。要实现评价由“单一到多元、单层到多层多层”“静态到动态”的评价转变。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取阶段性形成测试、调研与论坛、专题演讲、论文写作、实训模拟、作业考勤、学习感想、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考核组合,弱化一次性试卷考试成绩,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就学科而言,淡化考核死记硬背的理论性知识,加大过程评价权重,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三年全周期评价来看,不能仅仅是学生学科考试成绩的单纯累加排序,也不是在前者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活动要素的得分累计,而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特点、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兴趣、职业情感、学习内驱力、服务潜能,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突出核心竞争力评价方式、内容、主体的改革。老年专业对学生实践中、课上课下围绕老年人服务的产品、照顾方案设计等小发明、新创意要纳入成绩评价,激发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做”,提升学生的为老年人服务的积极性、情怀和职业荣誉感。
(四)专业价值观培养贯穿始终
养老服务行业要求的核心职业素养是正确的价值观,因为只有价值观坚定,才能扎根于养老服务业。要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生专业价值观培育,确立价值观培育先行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理念。可以在公益活动、劳动教育等环节全面加强“爱心、公益、专业、坚守”专业价值观培养,把专业价值观培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实现价值观培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使社会服务与学校学习同步、价值观培育与知识技能提升同步,增强学生专业情感和职业社会价值感,提高养老产业认同度,降低人才流失率,为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结束语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阶段性的难题是正常的,需要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新的指导精神来加以积极化解和应对,以确保高职教育的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迟玉芳.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人才培养需求调查——基于145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数据分析[J].知识文库,2019(02):226+228.
[2]穆洁,柴元昌,苏子涵.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以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9(02):240.
[3]潘志华,高逾.城市社区的老年服务管理及运动保健之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02):101-103.
[4]邵爱花.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J].求学,2019(02):31.
[5]孙巍.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模式探究[J].东西南北,2019(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