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芳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 071000
摘要:语文新课改犹如一记春雷,唤醒了教育者对沉闷已久的传统教育教学地深刻思考,随着学校对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文言文复习课课堂为载体,就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进行尝试。
关键词:文言文;复习课;探索与实践
在传统的复习模式之下,文言文课堂教学往往包含五方面基本的教学环节,诵读,默写,字词识记,译文识记,巩固测试。在这种模式之下,教师将统一答案印发给学生,并给五大板块限定时间,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进行复习,最后,教师在“测试→反馈→再测试→再反馈”的不懈努力中掌握知识。课堂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支配,学生针对个体存在问题展开,具有针对性,而且掌握效果也不错。从表面上看,最终的学习成果也差强人意。但从根本上存在种种弊端:一是复习万法单一,单调地机械记忆,像是在流水线上生产产品,学生容易滋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二是学生机械记忆多,思维的训练不足,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文言文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开发,也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言素养。
基于传统复习模式的优点,本着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文言素养的目的,我对文言文复习课从方式、方法及具体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课前2分钟背诵默写,形式多样。
1、背痛默写巧分配
配合学校两分钟候课要求,将背诵默写任务分流到每天课前进行,每天任务量不大,效果也比较理想,坚持是最大的力量。
2、学生组织,形式多样。
充分调动各班学习小组优势,教师布置任务,各组组长轮流主持,各组群策群力,形式五彩纷呈。背诵:有的小组齐诵,有的小组采用类似拉歌的组间竞争,有的小组瞄准重点,点名背诵;有的小组计时背诵。
默写方面:纸上默写,全文默写与片段默写相结合,书面默写与其他形式默写相交叉(如黑板上默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3、调动多种感官,巩固所学。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调动多种感官,用眼看准,用口背对,用手划,头脑中迅速浮现内容及字形,提升记忆效率。每天在朗读中入境,同学们激情饱满地开始每天的学习。
二、音、形、义结合巧辨析
中国汉字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音、形、义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让学生开动大脑寻找联系形声字造字原理、拆字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调动个体智慧,变机械记忆为理解性记忆,让学生的思想熠熠闪光。
三、句子翻译
课标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我以小组活动为载体,推动活动开展。
1、中心发言人组织小组探究。
分工 、串译 、质疑 、探究,教师将小组的活动模式固定下来,将课文内容分割,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进行组间分工合作:各小组针对各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分工,组织组内分工。分工明确了各组及个人任务,注重了学生个体的体验与实践,同时加快课堂节奏,节约时间。
为保障小组活动有序时行,各组确定中心发言人,组织组员串译,翻译与其他同学评价相结合,在争议与讨论中确定学习难点和重点。组内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翻译原则运用等方式合作探究,寻求正确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教师指导组内工作
在学生探究过程,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点化学生思考的误区和方向,而不强调正确结果。引导学生体验由原文到译文之间的探究过程。
3、小组成果展示积分制
各组依据分工,派代表(有的是每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答对一句一分,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其它小组进行挑错,挑对并改正积一分,竞争机制地融入调动学生认真态度和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加深对文言文翻译的理解。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联系以前所学温故知新,总结大量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使文言文学习形成体系;同时提升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根本,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语段,注重积累的运用,让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最后,利用作业、整理学案对学生书写能力、整理能力、审美能力、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检测,学生进行自我查漏补缺。经过一系列积淀之后,教师再小测,这样,导之以法,形式多样,加上学生的体验,近二分之一的同学达到优秀。
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相比,后一种课堂密度更大,知识难度更深,知识掌握也愈牢固,最主要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和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学生组织带动的语文大讲堂,讲红梦谈诗经;有对阅读技巧的总结,又有对作文写作的独特见解;真正百花齐放。
结束语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焦虹.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龚建敏.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学教育(下),2008,(4).151.
[3]景孝.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J].成功(教育版),200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