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教版“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内容调整后的选修3高考复习建议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邝丹莹
[导读] 2021届广西高考生物学科在人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下简称选修3)旧教材版次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邝丹莹
        柳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柳州    545000
                 
        2021届广西高考生物学科在人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下简称选修3)旧教材版次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同印次的教材中,却出现了一些内容的调整,尤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的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有了大幅度的变化。本文将针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1.选修3教材内容调整总结
         选修3中《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两个印次的内容差异总结如下:
        表1

(注:以上教材分析都是基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印刷的人教版2007年2月第2版选修3教材,不同地区由于印刷时间或印刷印次不同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由于表格篇幅限制,引用文字内容有少量精简。)
         2.教材内容调整可能的原因分析
         2.1基因工程相关
        相较于之前的印次版本,本印次采用了更精简的文字,从内容上看对基因工程的态度更趋向于“谨慎乐观”,配图更多地将用轻松地表达方式参与转基因产品的讨论,同时介绍了更多的实例。这种“乐观”既符合基因工程在国际上的作为热点的研究趋势也和适配现如今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大背景。“谨慎”则体现在防止基因污染方面,新增的防止转基因花粉传播的方法就是以“我国科学家将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使花粉失去活性”为例子。继在2018年的教材中增加克隆猴“中中”“华华”介绍后,继续彰显我国科研成果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2.2细胞工程相关
        删除了克隆人的争议讨论,不应被理解为对克隆人的禁止态度有所松动,而应理解为禁止克隆人是共识,无需争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非法从事人体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的犯罪;严重危害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的犯罪;非法处置外来入侵物种的犯罪等。该条款于2020年修订,2021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也有被视为贺建奎条款,目的在于填补转基因编辑婴儿法律空白,打击、遏制编辑转基因婴儿行为。(注: 2019年底,“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法院认为,贺建奎等3名被告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追名逐利,故意违反国家有关科研和医疗管理规定,逾越科研和医学伦理道德底线,贸然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医疗,扰乱医疗管理秩序,情节严重。但当时相关法律尚不完善,仅裁定其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
        可见相比于争议本身,法律法规的完善才能保证技术的规范使用。这是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底线。刑法对科研不端行为做出回应是大势所趋,对于遏制相关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2.3调整的时间背景
        此次内容调整在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已经出版,但尚未在高三年级使用的背景下,显得有些“着急”。同时也透露出,作为技术实用性更强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原有的教材一些内容在表述和举例上存在着与发展脱节的滞后性,而新的应用举例,拓宽了学生原有的知识面,对学生联系实际、应用分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基于前述内容的调整,和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基因编辑技术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2021年高考选修3专题的备考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基因工程,同时兼顾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适时回顾环境工程内容。复习时建议加强几个方面的训练:
         3.1落实基础知识的识记,统一多解释名词,辨析相似名词。
        二轮复习专有名词的记忆要求一定要准确,善用缩写(例如:建议写“限制酶”不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写“Taq酶”不要写“热稳定DNA聚合酶”等)。同时教师做好总结,对教材中出现过多个版本解释的名词进行统一。例如标记基因的作用,前后有“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还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两种表述,应该以更具体更全面的后者为标准。辨析相似名词,提升学生读题解题的流畅度。例如:基因工程中“导入”和“插入”的对应受体区别(目的导入的受体应该是“细胞”,“插入”的对象应该是指位置,例如“目的基因插入染色体DNA上”);胚胎工程中“冲卵”和“冲取卵子”(收集卵母细胞)的区别等。
         3.2重视长句表达,总结答题模式。
        由于高考中选修3赋分重,答题文字量大,最能体现学生对生命现象描述的文字表达核心素养,因此长句训练在二轮复习中是增分突破点。除了教材中的结论性描述的引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答题时注意“主谓宾”句式完整,做到用语规范、逻辑严谨、语言精练。同时结合题干,用关键信息进行答题完善,总结出对应的答题模式。例如:2020年全国卷Ⅰ38题(1)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的目的是?【答案】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其中“抗病毒A的抗体”即属于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在不同的信息题中可以替换,可总结为“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XX)抗体的浆细胞”。
         3.3跨章节知识整合,结合真题训练,融会贯通。
        由于很多研究成果涉及多项工程技术,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跨章节整合。例如“克隆猴”应用了核移植和胚胎工程技术。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基因工程》、《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两个章节中微生物的特点,再结合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38题参考答案“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易培养等优点”可概括为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简单(单细胞)和遗传物质少、繁殖快、易培养、对环境因素敏感和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容易处理为感受态细胞,获取外源DNA)等优点。
         3.4关注科技发展和时事热点,创设情境进行答题训练。
        选修3的高考试题具有文字多、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的特点。其题干承担着向考生传达关键信息、传播科技发展资讯、渗透正确的生命观念和培养社会责任的引导作用。2020年的高考中,全国卷ⅠⅡⅢ中都出现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知识考查。目前在新冠疫情尚未被完全遏制的全球背景下,核酸检测(PCR技术)、病毒的变异(病毒的基因文库)、疫苗和特效药(单克隆抗体、蛋白质工程)的研发和使用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使得这背后起着技术支撑作用的生物科技站上了风口浪尖。这些研究的最新成果都可以应用到命题的情境中,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课本内容的同时,提升他们在知识层面上深度和广度,打破机械性刷题的思维定式,对学生提取信息的关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赋予他们用知识去改变世界的使命感。尊重生命、关注生命,不仅仅是生物科学传达的价值观,更是全人类共有的人性之光。
作者简历:邝丹莹 柳州市第一中学生物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从教16年一直立足一线教学,有四轮高中循环教学经历,连续多年担任柳州市第一中学生物备课组长,现任2021届高三生物备课组长。2016年获得柳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7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学通报》发表文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改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