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岚
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梅园小学
摘要:学校层面的高效课堂整体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培训、课堂实施、课后反思、整体评价、校本教研等许多环节。对此我们总结了推进高效课堂的九大策略。
关键词:高效 课堂 整体推进 策略
高效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教学工作的主调,也是贯穿今后学校工作的主线。
一、班级文化建设及小组文化巡展
要想让高效课堂顺利实施,首要的条件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的建设。学生有了固定的组织,组员之间有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梦想,他们才能为了小组的荣誉全力投身课堂活动中去。小组划分,可以分6个人一组,也可以8个人一组。每个组都要设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然后是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1.理念文化:班名、班训、班旗、班风、班级目标、班级管理思路、班本课程。2.制度文化: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的解释、班级行政管理即班委会建设。3.行为文化。4.环境文化。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组徽、组训、组规、目标、措施等。对小组长的培训要做到位,让每个组长都明确自己的职能及任务。最后组织小组文化校级展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融合小组的凝聚力。
二、访问学者及挂职锻炼
在高效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会出现班与班之间不同步,本班组与组不同步的现象,一旦出现两极分化,就会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结果,严重阻碍了高效课堂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先进班级带动落后班级,让先进小组带动后进小组,让全校各班、班级各小组之间能达到平衡?访问学者及挂职锻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弱者学习强者,先进班级带动落后班级。访问学者即:后进班级的组长可以到先进班级去观摩, 组长也可以带领组员到先进班级去学习体验。挂职锻炼即:强组的组长到弱组带组,弱组的组长到强组当组员学习锻炼,组长之间和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德育主题活动与培训的整合
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展示能力,那就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粉笔字书写能力。而高效课堂一开始,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时肢体动作不自然、语言表达不流利、害羞、粉笔字书写不美观等问题都比较明显。为了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老师常常用大量的课时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学生的正常学习任务完成不了。这就需要一个两全其美的策略,既能使学生的展示能力提升,又要节省学生的正常上课时间。
将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与对学生的展示能力的培训进行整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例如,可以借助学校举行的“名言警句粉笔字快速书写”“两分钟的课前演讲”“国旗下的讲话”“小组文化巡展”等活动,培训高效课堂急需的展示、点评能力。又如:在清明节当天,举行以“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台下同学即兴点评。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对学生展示、点评进行了培训,真是一举两得。
四、换书读、追问、复述同伴的答案、采访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展示,但有时学生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过于追求个人的展示而忽略他人的展示,从而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听者认真倾听,提升问题层次,提高课堂效率?
展示过程中让听者复述同伴的答案、追问、采访、换书读等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难题。换书读,可以让同伴注意力更集中,进而发现同伴读书时出现的问题;追问,可以解决学生发言层次浅的问题;复述同伴的答案,可以解决学生不认真倾听的问题;采访,可以解决学生只记本组问题不记他组问题的问题。以上几个方面做好了,就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五、评价链条的构建及积分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需要老师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进行积分评价,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策略。授课老师每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分。
学生每周、每月、每学期的累计积分可以兑换QQ币,QQ币可以在校QQ币超市进行消费,兑换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教务处对学生取得的积分进行排名,积分高的小组和个人可以上校光荣榜。
六、自我观课及课后反思
自己的课堂表现如何,老师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法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因此,想让老师们在上课技能方面有所提高与突破, 课后反思和课后复盘尤为重要。上课的时候,授课老师可以把自己上课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课后师生共同认真观看,对自身的课堂表现、肢体动作、评价语言等进行细致的剖析,发现问题后深刻反思,然后改进。课后复盘,精打细磨每一节课,让老师在一次次课后复盘的磨砺中快速成长。
七、开展好微格培训及全程说课、捆绑式赛课、“3+1”评课活动
开学初,新教师培训往往是材料、资料一大堆,讲解、说教胡子眉毛一把抓,培训到最后老师们对许多内容仍然模棱两可。这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严重影响了新教师的课堂操作进程。利用微格培训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所谓微格培训就是把高效课堂通用操作流程分解成若干模块后,继续把模块进行再细分,然后逐一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全程说课则是在传统说课基础上进行“上挂”“下联”。“上挂”指的是要把备课过程中教师阅读、思考形成思路的方法和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下联”指的是要把课后的反思、教案的课后修订、对课上出现的问题的梳理和下节课的补救措施呈现出来供同行研讨。全程说课能使新教师快速熟悉并提高高效课堂流程操作。
捆绑式赛课,即“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捆绑式赛课”。赛课成绩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考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该教师赛课的成绩代表整个小组每个人的成绩,即赛课教师的得分就是该年级学科组每个成员的得分。
“3+1”评课即在观课后的议课过程中,教师评课如果说一条优点就要说三条不足。这样就避免了评课老师顾及授课老师的情面报喜不报忧。利用“3+1”评课方式进行评课是老师成长进步的加速器,可以让一线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
八、课题招标
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成长即成果。随着高效课堂的逐步深入, 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也迎面而来,要想让课改这项事业在校园生根发芽稳步前行,还要攻克方方面面的难题。对此,不妨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对高效课堂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或要解决的新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各学科组进行招投标。中标的组,在整个研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学校给予的资金支持。
九、以灵活的手段为推进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推进高效课堂的初步阶段是最难的。尤其是老教师一时难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认为课改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对课改的抵触情绪很大,对课改工作敷衍了事,即使执行也是在校领导的严格监督下被迫去执行。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势,学校就要制定一系列推进课改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同时还要有一批课改带头人首先行动起来,率先去做,做出成绩来。例如:上课已达标的教师每月都会享受一定数额的课时补助津贴,待达标的教师不享受课时津贴。通过实践证明参与课改的班级学生成绩稳中有升,综合素质较强。参与课改的老师课堂上更轻松了,还能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其他教师在课改中见到成效,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改工作中去。
结语
高效课堂建设是化茧成蛹的过程,是一场破冰之旅,需要我们关注课堂、投入课堂、地扎根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方式研究[J]. 王永花. 中国农村教育. 2019(29)
[2]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 靳文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