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之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张盟梓
[导读] 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和革新
        张盟梓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和革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进行接轨,是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策略
        引言
        在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引入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更适合幼儿呢?首先,课程内容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幼儿认知理解水平。其次,课程形式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注重幼儿的参与感、体验感,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1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不断的继承和发扬,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魅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作为传统文化和优秀人才培养的接班人,并且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文化传承,通过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教学任务和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处在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被积极的引入到学前教育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补充了学前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主动的加大传统文化的教学和利用,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传统文化对于学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将传统文化教学和现代文明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教学特色,众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含有很多优秀的经典作品,加强对学前阶段学生的思想启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提高欣赏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深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之策略探讨
        2.1融入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师德认知转化为师德行为
        实践教育是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幼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养成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首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及重要节日、纪念日等举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活动。其次,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目标要求,鼓励学生社团、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公民道德建设创建活动。再次,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如:地方博物馆、民俗馆、展览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从历史遗迹与历史文物、传说故事与风俗习惯、名人轶事等汲取地方文化精华,感受家乡传统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幼教事业的热情和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2.2积极的开展和参与民间艺术文化活动
        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积极地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可以有效的丰富学前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中来,并编排艺术舞蹈,在传统艺术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接受艺术的熏陶。对促进学生艺术涵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教育,明确民间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重要性,最终实现思想内涵的提升,也丰富了学前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比如剪贴画就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彩纸可以裁剪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开展民间艺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来,利用彩色的彩纸进行作品的裁剪和制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开创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实践艺术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3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认知
        应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的多元化建设。

高职院校舞蹈专业除了专职的舞蹈教师之外,还可以聘请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人,为高职教师提供舞蹈专业知识学习平台,引导其深入钻研舞蹈教育教学。高职舞蹈教师培训可以采取专业舞蹈知识培训以及外出学习等形式来展开,让高职舞蹈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对舞蹈专业学生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认可,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以及舞蹈专家为学生定期授课,举办专业讲座,为高职学生提供一定的教育教学指导。各个高职院校之间应该踊跃展开交流与沟通,保证舞蹈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舞蹈学科的顺利发展。
        2.4创设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
        创设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在学龄前儿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生活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生活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①因此,当代教育中环境创设不可忽略。首先,在家庭环境的创设中营造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可在家中墙壁上挂国画、书法、刺绣等作品,尤其是具有中国水墨元素的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易使学龄前儿童产生丰富的遐想、领略中国绘画意境的神韵。书法、刺绣也是极具中国审美的传统艺术品。学龄前儿童从小耳濡目染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物件,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基础。其次,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即在视线所及之处布置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在教室里摆放民族乐器、中国结、宫灯、京剧脸谱、文房四宝等,在教室或走廊墙上张贴中国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图片、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蜡染、太极八卦图等,让学龄前儿童在活动区中处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最后,是重要的精神意识环境的创设。在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各民族平等的氛围中接受并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美德,培养学龄前儿童在意识、想象和记忆方面拥有关爱、温暖、尊重的健康心理,为今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埋下阳光的种子。
        2.5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具有国际视野,以适应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培育幼儿的双语教育教学,同样需要聚焦国际,但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语言学习需要不断积累与不断实践,中英双语学习同样如此.所以,幼儿园需要丰富幼儿教学活动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从不同的侧面给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实践机会及学习体验机会,将传统文化融入活动中,让他们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中英双语的学习,、幼儿阶段的幼儿活动力旺盛,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也是他们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的活动,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实践机会,学习和巩固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在不同的活动中融人不同的文化内容,就可以让他们体验不同的文化内容,从而让他们对中同传统文化有更多不同的认识。
        结语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使文化自信的强音弥漫在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蒋晓燕.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与思考?.读与写,2019(13).
        [2]十滨生,刘宁宁,康卉,张玉峰.幼儿双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实践途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 8(11).
        [3]肖平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
        [4]边红梅.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的运用叭科教导刊一电子版(中旬),2019(1).
        [5]徐梅.基丁我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研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