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天娇
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
【摘要】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怕是没有比留住儿童对语文、对读书、对于语文老师的兴趣更要紧的事。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回归儿童本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是在这样一种需求下,“教育戏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教育;戏剧;语文教学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来说,都是基础的、本质的、综合的并且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怕是没有比留住儿童对语文、对读书、对于语文老师的兴趣更要紧的事。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主要以“读好书、写好字”为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但一堂好的语文课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读读书、写写字”,应当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个性化的阅读识字体验。对于刚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儿童来说,语文学习尚处在一个启蒙阶段,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日后的语
文学习尤为重要。
正是在这样一种需求下,“教育戏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所谓“教育戏剧”,就是运用戏剧或剧场的技巧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国外被广泛推广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台湾较早研究教育戏剧的张晓华教授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引入教育戏剧的元素,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为传统的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让儿童在学习的同时有了个性化的体验,有效地培养起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身体会说话,让课堂活起来。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正襟危坐,跟着老师一板一眼地学习是对他们天性的摧残。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有趣的,教师应该重视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儿童好动的天性,并有意识地进行利用和引导,努力创设出手、脑、眼协同学习的方式,使获得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愉快体验,培养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较难维持的特点,教师爱课前或课中需要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暖身活动”,拉回儿童即将游离的注意力。如在刚刚开始学习基本笔画的时候,笔者每天在课前安排朱霞骏老师的《笔画歌》,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去“写字”,找一找起笔、行笔、顿笔的感觉,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笔画练习一下子变成了儿童喜欢的游戏。又如学习《春笋》这一课时,课中引导孩子们理解“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春笋,用双手带着身体去向上生长向上冲,感受那顽强的生命力,适时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拉回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是对文本的真切感受。
二、即兴化表演,让绘本更有趣
低年级儿童喜欢阅读色彩鲜艳、情节生动的图画书,好像将自己置身于书中的情境,与主人公共同演绎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绘本画面精美生动,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儿童在阅读时,能轻松地完成阅读,快乐地走进文本,自由地发挥想象。同时,这些图画中往往还隐藏着一些小的细节、线索,从始至终伴随着故事的发展,既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孩子细心观察、重新架构故事的能力。因此,看似简单的绘本阅读难度低却能传递大量的信息,非常适合识字量还不太多的低年级儿童阅读。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讲述的是一只毛毛虫由于肚子饿不停地找东西吃,最终变成蝴蝶的有趣经历。
在共读故事时,教师引导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毛毛虫,毛毛虫的肚子饿得要命,它会怎么找食物呢?有的“毛毛虫”在教室里钻来钻去,到处找食物;有的“毛毛虫”到处问“小动物”:“小蚂蚁,你有吃的吗”;还有的“毛毛虫”表演饿极的样子,见到什么都往嘴里塞,充分表达出了“好饿”的感受。在故事叙述时,教师分别让七个孩子来即兴扮演同一条毛毛虫不同的“七天”。有的捂着肚子,有的饿得直打滚,有的说话有气无力……这些无一不是用戏剧在文本和生活间架起了桥梁。“大卫系列”是一年级儿童的最爱,在读绘本时,教师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并发挥想象,进入到角色里面去。在复现故事的过程中,分场景让学生演一演淘气的大卫和严厉又慈爱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最后的感动。加入了戏剧元素,孩子对绘本更是兴趣盎然,也有了主动阅读的意识。
三、表演化朗读,让语言有张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朗读无疑是语文学习的金钥匙,是理解课文的“催化剂”,有效的朗读指导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低年级儿童刚开始接触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关键。创设朗读情境,运用表演化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如在教学《南极的主人》一课时,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就算是夏天,也能看见厚厚的冰雪”时,鼓励孩子加上动作读出南极的寒冷。有的孩子一边读一边抱紧了自己,有的孩子一边读一边直打哆嗦,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点评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让朗读者还聆听着都能置身其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如在指导朗读“胖胖的企鹅,披着黑黑的羽毛,挺着白白的肚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派头十足。”教师先播放企鹅们走路的有趣视频,让学生感受企鹅憨厚可爱的形象,再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鸭子走路的模样,一边做动作表演,一边读出企鹅的可爱。孩子们在课堂中通过表演和朗读,不知不觉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在表演中体验、思考、理解,在课堂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四、课本剧表演,做舞台小主人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改编课本剧的资源可以是故事性强的课文、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童话寓言等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讨论答疑。同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指导,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改编语言要生动形象,要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剧本写好后,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表演,排演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剧本。教材中的《狼和小羊》、《青蛙看海》、《蚂蚁和蝈蝈》、《小稻秧历险记》等均可以改编为课本剧。课本剧的表演不仅仅是表演者对语文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观看者的鉴赏教育。通过观看、点评同伴的表演,在表演和观赏中寻找共鸣与争鸣,也是个性化理解的另一种诠释。
宋庆龄曾就对开展儿童教育、儿童戏剧工作做了许多指示。她说:“儿童是国家的主人,通过戏剧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具教育意义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教育戏剧正是上述思想的切实体现,它改变了语文课堂传统的讲读模式,让学生的阅读和体验更加立体,在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成就感、是合作的快乐和对语文学习日益增长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亮,周彦.语文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意义与价值[J].七彩语文·教师
论坛[J].2016(4)
【2】张晓华.国民中小学表演芝术戏剧课程与活动教学方法[M].台北:地理
出版社,1994:237.
【3】杨楠.浅析教育戏剧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