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珈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中心幼儿园布兵分园 广西百色市 531500
摘要: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与动手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体验、探究、尝试中获得科学素养的塑造、科学精神的培育。而由于科学的内涵比较丰富,加之幼儿在思维、认知、理解上存在显著不足,以致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必须加强对辅助性材料的投放与使用,让幼儿在各类材料的引领下从不同层面去观察、用不同方式去感知、自不同领域去实践,在更为深入、丰富、多元的体验中提升其认识、拓宽其视域、满足其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同科学活动材料的投放,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自会得到切实增强,其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体验来体悟科学之内涵与本真,以实现对其科学素养的塑造。既提升了科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选,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实现了对幼儿园科学活动育人功能的彰显与教育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投放;使用;材料;幼儿;科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也主要以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为导向。同时,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幼儿园科学领域的育人目标也做了具体要求,其明确强调: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塑造其科学素养。其从不同层面再次说明了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为了实现对幼儿基本科学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对参与科学活动充满兴趣,并能够带着更为积极的态度、更为饱满的热情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心体验,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切实提升。教师在设计、组织、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时,应加强对各类材料的借助与利用,并将材料与科学教育主题、内容、目标等有机衔接起来,让幼儿在材料的辅助下去感受不同科学现象的差异、探索诸多科学问题的内涵,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在实践与参与、感知与领悟中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材料功能、用途、价值等的深度分析与灵活拓展,使其在科学活动领域的价值得以更好发挥,以切实提升科学活动效能,全面促进幼儿素养塑造。
一、引入多元化可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普遍抽象思维、理解能力比较欠缺,其对于科学现象的认识、科学问题的探索、科学现象的理解,只能依靠实践操作与直观感知方可实现。因此,教师应在切实提升材料的可操作性与可利用度上下功夫,尽量多选用一些与科学活动目标相契合的材料,并通过对其整合、改造、重构,使其中所蕴含的信息与功能和科学活动预期目标相契合,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科学兴趣,让幼儿在材料的刺激下萌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用心试一试的意识,并就自己对一些科学现象的认识反复验证、充分探究、多次操作,实现对幼儿科学精神与探索意识的培育。例如,在开展“沉与浮”这一科学话题分析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木块、毛线、剪刀、纸盒、杯子等基础辅助材料,然后让幼儿自主探索怎么才能使“沉”下去的木块“浮”上来,又怎么才能让“浮”起来的木块“沉”下去?对此,很多幼儿都在深入思考后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方案。有的幼儿在木块上放上势石头,让其慢慢沉入水底,有的幼儿在木块上系上毛线,待到其沉入水底后又将其拽上来。这些创造性极强的操作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其兴趣的培养也得到了实现。
二、借助丰富性生活化材料,增强幼儿的科学兴趣
很多科学问题的诱发,都源自人们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而实现幼儿园科学材料的生活化,则更利于科学活动育人目标的达成。因此,为了使所选用、投放的材料更为贴近幼儿认知特性,并实现对幼儿认知潜能的开掘与科学兴趣的培养,教师应从生活出发,加强对诸多蕴含生活性、自然性材料的开发。并科学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尝试在生活中自主搜集、选取辅助性科学材料,让幼儿在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中去体验、去观察、去探索,不断增强材料的丰富性,为增强幼儿科学兴趣提供铺垫。例如,在开展“红薯真好吃”这一科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动员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尝试去烹饪“红薯”,并向家长请教有关红薯的生长过程,其营养价值,以及为什么红薯在烹饪后由“生”变“熟”?在这些生活化探究体验中,实现对幼儿科学兴趣的激发。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入秋天的校园,观察落叶的样子,对比分析不同落叶的造型,促进幼儿观察能力与探究意识的发展,使科学活动的开展更具趣味性,更活化特质。
三、依托层次性探究式材料,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由于年龄所限,加之生活体验不足,使得很多幼儿在同一科学活动中的认知与体验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对此,教师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加强对一些探究式材料的开发,并尽量提升材料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认知需要的幼儿的探究意愿发展。而随着所投放的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提升,幼儿参与的兴趣也会更加饱满,科学活动的趣味性、开放性、发散性自会得到显著增强,更利于对幼儿科学兴趣的调动。另外,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还需要注重对材料形式的创新,尽量让幼儿在一材多用中感知科学之魅力,领悟科学之内涵。例如,在“吹泡泡”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诸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梯形等各种形状的泡泡机,供幼儿自主选择,让幼儿在选用泡泡机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图形的特性,又即时渗透有关泡泡漂浮的原理介绍,让幼儿在寓学于乐中获得科学兴趣的提升与发展。
四、结论
总之,材料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兴趣提升,能力增强的最好选择,更是凸显幼儿园科学活动魅力、价值、意义的最佳凭借。而教师对材料的开发情况、使用质量,则直接影响着科学活动效能的发挥与目标的达成。同时,由于不同科学活动的主题与导向不同,价值不同幼儿的认知特性具有差异,以致教师在投放、选用材料时,应加强对各方面因素、情况、现状的考量与研判,尽量使所选用的科学材料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以达到从不同层面、领域来激发、塑造幼儿科学素养的目的。另外,根据不同幼儿在利用科学材料参与科学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教师也应给予高度关注,并提供必要性、辅助性指导,使每一项材料的功能得以最大化彰显,让幼儿在材料的感召下萌生动手、动脑、动心的冲动,在兴趣的激发与引领下,获得探究欲的满足、好奇心的发展、创造力的开发、想象力的提升,为促使幼儿园科学活动高质量、多元化发展而提供铺垫与助力,实现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各方面潜质的充分开掘与深度培育。
参考文献:
[1]冯娟娟.浅谈如何投放和使用材料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J].考试周刊,2020(61):155-156.
[2]陈正佳.幼儿科学兴趣培养的策略探索[J].学园,2017(29):114.
[3]项洁琼.浅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利用材料增强幼儿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43.
[4]徐丹丹.投放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下),2013(0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