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4期   作者:王静
[导读] 色彩是人们通过视觉、感官等获得对于光的视角效应,这种效应不仅受到光的物理性质影响,更受到周围环境、人的心理、情感因素、感知体验等影响。

        王静
        德州市陵城区睿聪实验学校 山东 德州 253082
        摘要:色彩是人们通过视觉、感官等获得对于光的视角效应,这种效应不仅受到光的物理性质影响,更受到周围环境、人的心理、情感因素、感知体验等影响。而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的开展,则旨在指引学生以美术的视觉了解最为基本的三原色、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对色彩的运用等项目,以帮助学生在科学把握色彩特性、深度领悟色彩魅力、充分感知色彩内涵的基础上获得对于色调、色相、色素的切实认知,为提升其绘画、创作、表现的个性化、生命力、感染力而提供铺垫。同时,由于色彩会伴随诸多因素影响而变化,且可以通过造型律动实现最大限度激起人的观赏注意力的作用,以致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色彩表现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项目、内容、目标等,科学设定教学项目、灵活把握教学导向、切实转变教学策略、适时创新教学模式,以切实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力、表现力、认知力,指引学生学会科学借助各类色彩刻画形象、表达情感、烘托氛围、展示自我,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与完备意识的塑造。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探析
        与传统的绘画教学、美术鉴赏、理论解析等教学项目相比,具有很强个性特质的初中学生对色彩表现课教学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一方面,由于色彩在表现方式上更为鲜活、多变,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其美术兴趣激发提供了铺垫。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意识比较活跃,其更喜欢在丰富多彩的认识视域内感知美术之魅力,领悟色彩之特性。但是,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现状而言,依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很多学生面对色彩明暗多变、搭配多样的美术素材驱使,便会不假思索尝试绘画创作,所描绘的作品随意性、盲目性很大,且不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塑造。而这种缺乏专业指导与实践引领的认知实践,则不利于色彩表现课教学效能的提升,更会严重制约学生的认知发展。基于此,教师应以切实创新、变革、优化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路径为导向,加强对生活实物、真实场景、媒介素材、辅助元素的应用,在开展理论指引的同时渗透实践指导,让学生在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驱使下把握色彩学的理论知识与变化规律,科学驾驭色彩开展美术创作,以切实激活其美术潜能,逐步夯实绘画基础,获得全面且丰富的认知发展。
        一、加强教学指导,强化学生的色彩意识
        色彩的构成要素虽然简单,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以致对应的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三者之间也存在主次之分,且彼此制约、互相影响。因此,教师应从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色彩观念入手,适时渗透必要的专业性指引,以引导学生科学、深入、充分理解色彩、认识色彩、感知色彩,并能将其应用至美术写生、绘画、创作领域,获得健全色彩意识的培育。打破固有的色彩观念,认识到色彩的多变性、可变性,使美术作品的表现力、立体感、丰富性得到切实增强。同时,由于色彩与形体之间紧密关联。而正是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使得美术形象的艺术性更为活灵活现。教师应通过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明白由于光源的强弱、长短、比例不同,导致光源色之间也存在差异;而固有色则源自受光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若受光物体特性差异较大,人们视觉感知的色彩也会有很大变化。通过这些基础性专业色彩理论知识的教学,以不断强化对学生色彩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电影屏幕,通过不同的画面呈现,让学生明白虽然电影屏幕的固有色是白色,但是当其在影像放映时,随着色彩的变化,便除了色彩斑斓的天空、白云、红花、绿树等,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色彩,切实增强色彩意识提供铺垫。


        二、渗透观察分析,提升学生的色彩甄别
        不同观察角色所感知的色彩,自然有着诸多不同。尤其在作画时,教师更应以色彩表现课为辅助,即时渗透对学生科学观察方法、观察角度的指引,以提升学生的色彩驾驭能力。而针对部分学生在绘画、写生、描绘等过程中缺乏整体性,仅仅从一个片面的局部设定画作布局的现状,教师应通过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在创作中去定方法、定观点、定焦距,就作品的整体构架与观察角度予以统筹兼顾,以提升其色彩掌控、甄别能力。必要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单反相机,通过拍照的方式,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增强其对于画面主体与视觉中心的掌控。同时,当学生获得一定的色彩甄别能力后,教师再结合一些辅助性真实场景,组织学生尝试就绘画的主次、远近、虚实等予以判别,将作品中的各个物品摆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关系,处理其色彩关系,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与生命力,为帮助学生充分把握、甄别色彩铺设路径,夯实基础。
        三、借助对比体验,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消除学生在作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对比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科学借助必要的色彩理论,就现实物体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在比色调、比明度、比纯度、比色相、比色性等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塑造。通过比色调,实现对冷色、暖色的把握;通过比明度,获得对黑、白、灰等层次的掌控;通过比纯度,提升学生的色彩空间感知力;通过比色相,来区分色彩相貌与色彩种类;而通过比色性,以引导学生科学把握色彩倾向。同时,结合对应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合理应用点、线、面来创作色彩装饰画的过程中,借助对应的色彩工具,学会合理设计构图与运用色彩,以实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增强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可以借助初中美术教材《同类色与邻近色》、《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等内容教学,以实现对学生色彩认知能力的培育,塑造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结论
        总之,色彩具有奥妙无穷的变化,更有丰富多彩的魅力。加强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课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一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升其审美意识与理解能力,将对于色彩的感知、体验、领悟反馈至笔端,呈现于纸上,并不断增强其色彩甄别、判断、认知能力,已成为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的基本育人导向。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况与直接反映,就教学的方式予以变革、手段适时创新、策略不断优化,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探究、体验、感知、创造的机会,以达到切实增强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效能的目的,为促使学生更好应用色彩、深入感知色彩、灵活驾驭色彩而提供铺垫,将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推向全新高度,以切实彰显其育人功能,发挥其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艳.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中案例指导法的实践应用探析[J].新课程,2020(52):215.
        [2]张慧.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149.
        [3]张钰.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探析[J].科普童话,2016(20):84.
        [4]邱海兰.初中美术色彩表现课教学探析[J].新课程(下),2013(11):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