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希
温州市第三幼儿园
背景资料
班里来了两位新同学,双胞胎兄弟,哥哥叫浩浩,弟弟叫然然。他们长相非常相似,虎头虎脑,高鼻子圆眼睛。可是性格却非常迥异——哥哥聪明能干,爱说话爱动脑,弟弟害羞腼腆,不善与人沟通。
这兄弟俩最特别之处就是弟弟总爱模仿哥哥,无论吃饭睡觉、上课还是游戏,哥哥搭怎样的积木,弟弟就学他的样子搭,哥哥在哪玩,弟弟就一定端着凳子坐到他身旁。弟弟永远围绕着哥哥的轨迹生活。
一开始,我们乐此不疲的讨论着这有趣的哥俩,津津乐道于弟弟模仿哥哥的行为,羡慕有这样相伴相依的幼儿园生活,可是慢慢的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案例1:我要和你看一样的书
一天饭后休息时间。哥哥和弟弟同时吃完饭,一起去拿书,哥哥拿了一本“汤姆上幼儿园”的书,弟弟见状,也伸手去“夺”这本书,哥哥立马不高兴的大叫“你去拿你的书”,弟弟也不高兴的大叫“我要这本书!”。我便上去帮忙出了主意:“要不哥哥和弟弟一起看或者哥哥让给弟弟吧?”。哥哥听懂了我的话,放下书顺势去拿了另外一本“小蚂蚁搬西瓜”,弟弟见状,又是上前去“抢”这一本书,果不其然,弟弟又是想和哥哥看一样的书,然然说:“我要和哥哥看一样的!”
案例2:上厕所风波
午睡时间,今天哥哥的肚子像是不太舒服,又要去上厕所了,这时,一旁的弟弟也坐了起来说:“我也要去上厕所”。我问弟弟:“然然你的肚子也不舒服了吗?”(我记得刚刚弟弟也同时上过厕)弟弟低着头说:“我要和哥哥一起拉便便!”。“没有上厕所我们就乖乖躺在这休息好吗,哥哥拉完嗯嗯就回来睡觉的”。“不要!我也要去拉便便”。
问题分析
我们知道双胞胎因为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相似,在行为上本来就有与身俱来的默契,相互模仿也不足为奇,但浩浩和然然之间已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所谓的“默契”。还是有其他问题存在的原因。弟弟总爱和哥哥做一样的事情,无论是否是自己所需,这种效仿的程度已经大大的影响了弟弟正常的幼儿园生活,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收放有度,拿捏得当的去处理和“干预”这个问题呢?
1、交往模式单一
相互就是彼此的伴,和“独生子女”的交往模式不一样,通常家庭中只有一
个小孩的,家长会创设条件和引导朋友去找别的玩伴,通过大面积的交往会接触到其他伙伴,而双胞胎反而因为“有伴”,而少有去接触其他孩子的机会,交往模式单一。久而久之,弟弟的眼里只有哥哥,只习惯和愿意去跟哥哥玩。
2、家长的长期暗示
与爸妈的谈话中了解到,在妈妈的眼里,哥哥一直是一个能干的小男孩,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上,哥哥总是能很好的完成。而弟弟总是那个需要人提醒和时刻照顾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的模式中,哥哥就成了 “学习机”,而弟弟就是“复读机”。爸妈的长期暗示,导致了弟弟“默认”了自己的能力上的不行和不敢“尝试”的心理,幼儿园生活中只靠“效仿”哥哥来完成任务。 甚至演变为不和哥哥做一样的事就不舒服的心理。
3、分离焦虑的出现
和大多数幼儿一样,上幼儿园初期必然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分离焦虑,而双胞胎兄弟的分离焦虑鲜少来自于爸爸妈妈,而是兄弟间的分离,环境的分离,对于弟弟然然来说,换了一个生活环境,对本来就性格腼腆的他就是一种挑战,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靠“模仿”哥哥和哥哥做一样的事来缓解焦虑。
4、小班模仿行为的出现
模仿也是引发然然行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很强,又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然然乐忠于他的模仿中,无论在大人看来这样的“行为”是否对错,但在然然看来和哥哥做一样的事非常有趣,也导致然然在幼儿园中频频出现这样的行为。
辅导措施:
1、幼儿园生活的引导
(1)不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
通常在班级中发现这样“顽皮” 的孩子,老师定会恼怒成休,大动肝火的去指责和批评孩子,想要在第一时间把控孩子的行为,但事实上,双胞胎这样相处的模式形成不是一天两日,且弟弟是个不善言辞、内敛的人,老师的制止只会带来兄弟俩更多焦虑的出现,会让弟弟的行为更为频繁的出现。老师应该做的是,允许“特例”行为的出现,给予充足的时间调整,事后慢慢的引导,慢慢形成弟弟“独立”的人格。
(2)关注弟弟的内心所需
老师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弟弟的内心所需,每次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我总是会善意的询问弟弟这些行为出现的原因。午睡时,我贴着弟弟的耳旁问:“然然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跟哥哥一起坐,不愿意坐在另一组呢?”然然说:“我怕其他小朋友,他们拿很多的玩具,我坐哥哥旁边哥哥会给我。”原来弟弟胆小,不敢拿太多的玩具,所以要跟哥哥在一起。” 接下来每次分组玩玩具是我就会特意的第一个叫然然去玩,我发现这样他就有“胆子”多拿几个,没有再去哥哥旁边了。
(3)给他们单独相处的机会。
满足他们的依恋情绪,教师可以将他们每天固定的位置分开坐,当不要刻意的将他们的一日生活都分开,允许他们一天中有单独相处的机会,比如在一个区角玩,比如坐在一起,让他们自然的、慢慢的、顺利的过渡从2人交往模式到集体模式的幼儿园生活。
(4)鼓励认识其他小朋友
允许他们单独相处,也要鼓励他们多认识班级里的其他朋友,教师可引导班里较为有“领导”能力的孩子,主动的带着他们去玩,感染较为“被动”的弟弟,多感受来自其他孩子的“有爱”。
(5)引导弟弟和哥哥角色的转换
弟弟长期以为的以哥哥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和家长的长期暗示,导致弟弟没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教师可多引发弟弟的思考,引导弟弟先做出选择,或者哥哥来学习和模仿弟弟的做法。让弟弟脱离跟着哥哥“画一个圈站一个圈”的行为,多鼓励弟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2、家长观念的引导
(1)引导家长“一碗水端平”
妈妈尽早改善自己的观念,要公平看待哥哥和弟弟的想法和行为,要及时鼓励弟弟的想法,也要适当指出哥哥的不足,从根本锻炼弟弟的自信心,来解决弟弟“胆怯”和“模仿”的行为。
(2)减少焦虑行为
家长同样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语和心情,减少过多的焦虑,要做到“无声”教育,不要因为自己的过于紧张而影响孩子的心情和人生观。把对弟弟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放在心里,而不要时常提起。
(3)扩大孩子社交面
妈妈应多带孩子去接触更多的孩子,不要以为双胞胎相互作伴就够了,扩大孩子的交往圈,才能让孩子变得更为自信和主动。
辅导效果
在我们老师和然然爸妈的无缝配合下,然然的幼儿园生活渐渐进入佳境。从一开始的只找哥哥玩,到现在的落落大方与其他人交往;从最初的只以哥哥为“模仿”对象,现在也能秀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了;慢慢的然然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孤独和害怕对他来说不再是如形随形的“伙伴”了。妈妈对然然的评价是:“我以为然然是天生的胆小和寡言,我一直把他当做弱者!原来是我“固执的坚定”,没有给他机会改变自己释放自己”。
然然不再是哥哥的影子,他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时候他还是那么的害羞,但是他终能脱离哥哥的影子做自己了,我想孩子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动声色、循序渐进、遵循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