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读《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4期   作者:高丽思
[导读] 学业教育怎样才能更合适、更快捷、更有价值,或者更轻松而具有乐趣?一直是学校、学长、学生关心的问题。

        高丽思
        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学业教育怎样才能更合适、更快捷、更有价值,或者更轻松而具有乐趣?一直是学校、学长、学生关心的问题。中国的现代教育经常为人诟病,以高考为最重要目标的学历教育是学校的烫手山芋,经常性的考试与排名是家长的长年惦挂,无穷尽的作业与大海般的知识是孩子们的沉重负担。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孩子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要将其培养为怎样的人,是现代社会如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难解之题。
        《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与探讨。其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托尼·瓦格纳和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丁特史密斯,前者曾教过十几年的英语,并且自己开办过学校,现在还有一个自己创办的与教育相关的非营利组织;后者创办了一家非常成功的半导体公司,在美国也很有影响力。无疑,他们展示的都是教育实践者的经验与心得。
        不过,我们不要认为,他们以美国的教育为蓝本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要认为英语译文不适应中国人的阅读口味,如果不是文章中所列的例子明确无误地产生在美国,我们完全可以当成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或其它国内机构的学者对中国教育调研后的成果。因此,该书是中国人比较容易读懂且感同身受的。
        笔者认为,如果将全书概括成一句简单的话,就是对知识与能力的边际效用及其相互关系作了详尽的解析,并且列出了达到教育最大目标的方法。笔者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海洋般无穷尽的知识,不应当成为人脑的记忆,而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则是孩子们应该重点提高的。然而,我们的教育恰恰相反,常常将难以穷尽的知识如同架设一条古罗马的高架渠一样的灌输到孩子有限的大脑里,他们所掌握的这些知识除了在考试中得到尽情的发挥,再无更好的用途,就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以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为荣却无多少实用价值,创造性就更无从谈起。
        知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关键的不是知识的量,而是知识于自己的价值。中小学教育能记住海量的知识却难以化作成人以后的能力。
        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决定授课内容的主要驱动力是过时的教学体系,权重极大的考试,考入大学。

无疑,我们的目标已经从理想的教育变为考试为目标,上大学为目的。现在,孩子们将人生的定型时期全部用来准备考试,而不是为接下来的将要面对的真实人生做准备,为过时的教育课程所付出的最为惨痛的代价,就是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时间和拥有社会竞争所需的能力和知识。
        中小学阶段,是不是有必要将孩子培养成全能人才,对成人以后给大部分人都用不上的知识是不是有深入学习必要,不长时间就忘掉的无以应用的死知识,是不是有必要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
        在讲课中,经常有一种方式,将老师写在纸上的讲义就成孩子们写在本子上的笔记,并且用这些笔记来验证事物的对错,而不是以认识能力来辨别。在文中,作者举例说,让孩子练习骑自行车,先好背记下冗长的说明书,并且用多次考试不答如何骑自行车的题目,而实际上,会答题就会骑车吗?再如背记电话簿黄页,在信息如此发达和便于查询的时代,这些都成为无用之功。
        因此,学校要帮助孩子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授之以重要技能,让他们历练出勇敢坚毅的品格,团队合作的品格,考试的目的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真正重要的事物。而老师和家长也要将孩子身上的热情作为切入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关键技能。调动这种热情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首先去摘最低的枝子上的果实,尽快品尝到果实的甜蜜,而后才有摘更高枝子上果实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现在而言,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社会中的工作机会不会再有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20世纪的传送带(小学、中学、大学、工作、退休)已经一去不复返,一辈子在一家大公司打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作为家长或学生,我们需要关注新时代环境下如何获取成功。放眼未来。不能再将标准。化考试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应将发展和培养决胜未来中提到的21世纪学科目标和十大能力作为重点。
        作为家长或学生,我们应该主动改变,迎接未来,拥抱变化。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环境,但可以主动掌握学习方法、明确目标和规划重点学习的内容。做主动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选择,而非被动学习、等待学习环境的变化。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自由学习机会,激发兴趣。让他们去大胆创造、勇于探索,他们就会拥有创造和梦想的力量。孩子们非常聪明,他们知道怎么找到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令人震惊的成果,没有什么比他们的成就更能坚定信心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