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课一体化背景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4期   作者:杨艳
[导读] 本文通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下,充分发掘中学的教材资源,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统筹思政的教育资源,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家校社互动,以此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杨艳
        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 010000

        摘要:本文通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下,充分发掘中学的教材资源,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统筹思政的教育资源,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家校社互动,以此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前言:
        在我国,一直以来把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但在传统的教学课程当中,学段间的衔接并不紧密,有时还会重复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使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等问题。2019年我国提出了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里面规范了大中小学建立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的理论课程体系。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三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为教师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有效发掘教材资源,根据各阶段的要求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在思政一体化建设之前,大家都是各干各的活,各管各的地,鲜少想到这门课程的贯通问题。本文通过公开课--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的第一框题《单音与和声》对初中阶段的学情进行分析,于思政课而言,小学阶段重在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要注重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要培养学生使命担当。在此基础上,就要认识到这一节课讲到的规则问题,学生已在小学阶段就有涉及,初中阶段更应该注意的是集体与个体发生矛盾碰撞时如何处理,而之前想到的情景中,关于规则问题的讨论就没有必要呈现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教师可以把事例选择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不仅有效提高协会说过的思政水平,还能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的科学素养,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效发掘教材的资源,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案例,教师可以结合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是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谐乐章作为结束。再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有效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事还能有效的了解和加深我国民族的了解和认识。
二、统筹好思政教育的资源,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思政课一体化的理念提出至今,学校的思政教育需要注重长远的可持续的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这一理念灌输给学生,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道德和法治的课程当中,学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


        例如,利用墙面环境创设,教师制定一个专门的思政教育模块,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结合目前的热点话题构建一个版块内容。比如,让学生在2020年的国庆节前后,结合我国的阅兵对中国军队的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利用欢庆活动的游行体会到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这个模块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每一周或两周更换一次。同时利用移动终端教师将《现场巡逻实录》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筒推送给学生。通过这洪总那个情景创设,教师可以有效的将思政内容讲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思政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
三、重视家与校的互动,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义教育理念得到了重视。和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广义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统筹为学校教学、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在思政课一体化的前提下,单一的学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家长加大联系,同事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充分利用好社会上的资源,将道德和法治的教学有效的拓展到家庭和社会中,从而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在教育学生环保理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净化校内环境”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对校园附近的一些小广告进行清除,并清洁周边的垃圾。或者是在植树节的时候,教师组织好学生到学校外进行绿化种植活动,并向学生讲述种树的环保价值。比如学生说到体育锻炼是为了中考拿到好成绩,这时应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点拨,体育锻炼更是为了我们的终身健康,并且向学生布置“活动一小时”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面和家长进行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家长进行沟通互动,让家长通过日常去记录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将其分享到班级线上或者社区中。以此达到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并有效的将思政教育拓展到校外,督促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反思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静心引导和栽培,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一堂课是完美无瑕的,但这次从备课到最终呈现的过程,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下,我受益良多。课堂不再是只顾眼前,开始懂得要知道学生学习的过往,更要知道要将学生送往何处去。还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更要有洞察力和观察力,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全员参与的互动中,有专业的切磋,有思想的碰撞,更有成长的共鸣。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指引下,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去熟悉教材,锻炼本领,提升自我,把我们的思政课上成青少年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道德和法治教学里,教师既要充分的发掘教材的资源,有效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还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资源,结合社会的资源,构建家和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品质,并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芸. 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 高考,2020(29):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