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紫莹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目前,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在高校思政教育课中需要积极使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积极使用MOOC以及在线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在"互联网+"的技术推动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联用,主动迎合时代发展。
一、"互联网+"的内涵分析
"互联网+"理念,是将互联网作为核心,然后在工业、商业以及金融业全面融合该理念。落实"互联网+"理念的重点就是创新,只有创新应用才可以让"互联网+"发挥真正的作用,"互联网+"也是当前互联网发展新形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演进方向,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创造新发展形式。"互联网+"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互联网+"实现了跨行融合,首先"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与其它行业一起联用,使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得到变革,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②"互联网+"可以在生活中多个部分应用,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一种必需品。
③"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模式,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需要加强应用方面的优势,从而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全方面应用,使社会得到发展。
从上文的描述中可以发现"互联网+"主的应用方向就是传统行业,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全面结合,在现阶段的产业转型以及发展过程中,只有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才能够促进常态社会发展。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虽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已经开始趣味教学,并受到学生积极的反馈,但是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学生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内容枯燥泛味以及教师授课缺乏激情这两个方面,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时,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互联网+"理念,可以将社会热点引进了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获取时政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媒体,学生每天都会上网。而传统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降低,超过50%学生都不回去收听广播,互联网的吸引力远远比传统模式要高,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采用"互联网+"可以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途径,教育方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因此需要各高校积极的投入。如今微博、公众还以及微信等平台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根据这种特点教师可以联系APP开发团队,制作微信小程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互联网技术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热点词,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在开展思政课的同时,将时事热点融入进课堂,使学生更容易了解。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与时代发展脱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与教育工作联系到一起,需要高校在课堂中充分应用网络的优势,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思政教育全面发展。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高校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主观性得不到提高,而且思政教育的本身存在说教的教育目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高校改变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概念学生的心理预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复杂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较强,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自己的观点会极快的传播到互联网各处,但是网络监管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网络上的信息参差不齐,大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的环境下,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心理健康以及价值观。例如拜金主义以及向钱看主义等。
(三)"互联网+"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权威性被弱化
目前,已经有很多机构以及学校开始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或者其他学科的平台,这种趋势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被改变,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以及电脑等设备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教师的职能被弱化。此外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而且教师本身也存在着知识盲区,在网络上寻找答案的效率更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学习只能通过教师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具备一定的权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导致学校以及教师的权威性降低,这种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双重性,优势的地方就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更为便捷,缺点就是教师无论拥有的教育深度还是价值观都比网络上的知识体系更加的完善,如果学生完全抛弃学校课堂,就会导致部分知识缺陷。
三、"互联网+"的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创新
目前思政考试的考试越来越形式化,教师在考试划重点,进行短期的突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失去本身的意义。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注意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思政课堂改革的基础上,发挥主体地位的仍然是教育以及学生。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课程知识的延伸,不可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部分高校在改革过程中,对"互联网+"的作用过于夸大,导致思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线上教学目前是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学,以此为原则,需要选择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与e-learning优势联系到一起,通过搭建行为主义以及认知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具体的优化改革方向为以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并没有优势,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在教育上的应用,需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输过程中,而是在搭建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吸收效率,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其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存在很大的弊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缺陷暴露更加的明显,如果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需要转变思政教育模式,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例如高校可以将微课等新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堂琐碎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内消化这些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零碎知识进行整理。最后,改变考核标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平时成绩以及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成绩无法真正的体现学生价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考核时应当建立多维度的考核标准,考核方从教师评价,扩展到教师、学生以及专家三方考核,考核内容也不止为卷面考核,从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以及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对糟粕知识的鉴别能力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止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了解渠道,还为学生带来一些不良知识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这种影响,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首先,学校应当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专业的思想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相关授课教师上传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下载平台上的知识以及相关学习资料,在节省学生收集资料时间的同时,使学习效率提高,而且也可以避免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受到负面信息的干扰。其次,提高学生对恶意信息的鉴别能力,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的辨别信息的本质,这样才可以免受恶意信息的干扰。
(三)强化学校的主导地位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虽然为学生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但是从思想教育学科属性来看,思想教育并不属于传统的教育学科,学生获取信息的根据思考角度不同获取的信息质量会存在一定的不同,有时甚至不但无法使学生成长,还会影响学生学习。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积累大量的经验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需要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使思想政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强化学校的主题地位,学校需要积极利用网络工作,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层次推广,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官方微博账号推广相关信息。
(四)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管理
学生中心型管理主要倡导的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将传统的被管理转变成自我管理,使学生认识到学校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完善自治机制,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可以减少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五)丰富学生管理内容,实现垂直化管理
搭建服务化学生管理体系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不断丰富学生管理的体系内容,加强对学生生活等方面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为实现垂直化管理模式,需要对现有学生机构进行合并整合,并且重新搭建专门的学生管理体系,例如学生资助中心、心理辅导中心等,使学生能够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院建设中,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公平化发展。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互联网使用力度,对现阶段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解决,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进行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梦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探析[J].改革与开放,2020(22):89-92.
[2]许旺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探究[J].农家参谋,2020(03):254.
[3]张春霓.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28+25.
[4]邓献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