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多元教法在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4期   作者:黄萍
[导读] 针对于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在教学内容上是有一定重复性的。这些重复内容就是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的衔接点。
        黄萍
        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针对于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在教学内容上是有一定重复性的。这些重复内容就是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的衔接点。通过良好的衔接,能够让学生在后续学习当中实现顺利的过渡,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找寻到衔接点,加大初高中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带动学生获取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多元教法;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

前言: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而教育部门在此方面也着重强调,应该加强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以此来带动教学的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更好的实现顺利过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在此方面的研究,让理想当中的衔接效果得到真正的实现。
一、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差异化分析
        对于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说,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是差异化较为明显的[1]。对这些差异化进行明确,也是两者之间实现顺利衔接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础[2]。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有所不同。高中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都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作为目标,但是初中阶段则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夯实和累积、高中则侧重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对目标进行明确,对两者之间进行区分。其次,知识难度方面也有所不同,初中课程内容教学更加侧重于感性认识,而高中课程教学则更加侧重于理性理解。能够带动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再次,教学方法方面的不同,在对于初中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主要可以对任务驱动和情景设置等方法来对教学进行驱动。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闭锁性和自主性较强,更加喜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所以,就可以让学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自主性掌控,教师则起到一个监控、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凸显。最后,教学模式方面的不同。在初中阶段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这样的模式。而高中则更加侧重于问题解决,更好的明确教学顺序,让理想的教学衔接效果得以实现。
二、加强多元教法在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中的运用对策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在推动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适当的、灵活性的创造运用[3]。可以对教材内容适当的进行增添,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当中对深入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就可以在无形当中更好地促进教材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初中在讲解C++软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不局限在教材内容当中,而是可以将高中相关内容的一些更深入的知识引入进来。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理解水平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性的选取,对于选取的内容可以制作成慕课,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辅助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性的掌握。在此过程当中,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及时的请教老师。让学生在掌握技术操作要领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性地得到拓展,这样学生在后续高中学习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降低难度,达到最佳的引导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衔接
在初高中课程衔接的过程当中,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要适当的进行转变,为学生后续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实现顺利的过渡。
例如,在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大多数都是对任务驱动这样的模式进行运用。这样的方法非常传统,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很难真正的达到理想当中的模式的衔接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当前的身心特点,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来对情境进行设定,主要以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自主的进行尝试操作等等。在进入到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之后,由于大多数的时间都需要学生自主性的进行学习。所以,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在教学模式上为学生多多的预留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找寻到课程教学当中教师的地位,有效地起到一个监控和指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尽快的适应,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现阶段,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初中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所以,在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因材施教,这与高中生的教育方法也非常相符,是教师在衔接过程当中应该找寻到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明确实施好分层教育,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吃不饱”和“不够吃”的情况。
例如,在讲解程序设计循环结构运用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实际内容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划分。比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低,教师就可以侧重于掌握基础知识的引导。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练习当中有所提高。C层次的学生则专注于利用所获取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和提高,真正地让课程教学的价值和内涵得到展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并且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自主展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增强,让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得到真正的实现,将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的作用和价值最大化的展现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教师加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不断的推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找寻到衔接点,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实现整体的构建,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主要可以从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让顺利的衔接得到真正的实现,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志红. 新课程标准下指导高一新生有效衔接学数学的实践研究[J]. 高考,2021,(06):59-60.
[2]贾婕,王庆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与实践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8):60-63.
[3]吴瑶民. 网络与数字化时代提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J]. 中学理科园地,2020,16(02):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