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诊改原则、诊改设计,诊改实施路径及诊改后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老年服务与管理;高职院校
前言
2015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该文件的下发,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正式启动,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其中,专业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专业诊改”)是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于2016年启动了诊改工作,通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调查研究,不断优化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按照“55821”体系架构,逐步全面实施各层面诊断与改进。其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老年专业”)经过近两年的专业诊改实践,对诊改思想的认识更为深刻,对诊改实施的路径更为明确。
1.专业诊改总体原则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我校诊改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立足现实与理念先行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状态数据与质量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专业诊改。
立足现实与理念先行相结合。老年专业诊改坚持稳扎稳打、符合实际,不好高骛远、期待一步到位,但在诊改中也要适当体现老年专业建设理念的先进性和超前性,避免亦步亦趋。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以目标和标准为起点,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按照诊断与改进流程,诊断各项工作的目标达成度和实施成效。同时以问题为导向,透视薄弱环节,持续创新与改进,使老年专业诊改形成闭环。
状态数据与质量监测相结合。聚焦影响质量生成的要素,对关键质量监控点设置标准值和阈值,实时采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对质量生成过程进行诊断、预测、纠错,实现老年专业诊改的动态预警和反馈。
2.专业诊改设计思路
2.1确定专业目标链与标准链
专业诊改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真正实施以后能形成专业自身的“免疫与修复”系统。首先应该确定目标链和标准链。
我校老年专业以学校层面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分院层面的《专业建设规划》为依据,拟定了本专业2018-2021年的建设规划。确定了专业建设的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9个层面的分目标。
在标准链的建立中,我们以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学校标准、分院标准等各层面的标准为依据,制定了专业标准。例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等。
2.2确定诊改监测指标体系
质量监测指标是对专业目标标准的细化和量化,是专业诊改的核心要素。老年专业在我校诊改指标的指导下,围绕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实践条件、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职教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影响九个维度,生成了老年专业监测指标体系,共计9项监测维度,51项监测指标,并设置相应的标准值和预警值。
3.专业诊改实施路径
老年专业在开始诊改后,遵循8字螺旋思路,推进诊改工作实施。事前建立目标链和标准链,确定各项目标、标准;事中计划、组织、实施、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监测预警并逐步改进;事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落实激励、鼓励学习创新、促进持续改进。每学期进行常态纠偏,每一学年进行阶段诊改,每三年为一个诊改周期。
3.1事前确定目标,建立标准
在专业建设方面,事前确定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我校老年专业在诊改前已获批全国养老服务类专业示范点,因此我们的专业建设总目标是“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以养老服务类全国示范专业点为基础建设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并根据该目标确定对标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事前确立目标、标准,通过企业调研走访,开展校企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老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事中监测预警,常态纠偏
专业建设方面,事中制定年度计划、诊改计划并组织落实到人,将诊改目标分解为51项监控点,下发至教师个人,实现专业负责人组织,团队教师协同,任务落实具体责任人。人才培养方面,事中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研讨、团队教学研讨、听评课交流等,按照计划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除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外,我们及时进行监测预警,利用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系统的信息化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监测,并对预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同时,在诊改中,通过SWOT分析,我们梳理了老年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该六个问题进行了重点诊改:①师资队伍方面,结构有待优化,医护类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缺乏。②实践条件方面,校内实训室功能分区不明,校外实践基地有待进一步拓展。③技能竞赛方面,虽然获得了一些养老服务类奖项,但一类竞赛奖项很少,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校内氛围尚未形成,课赛融合不紧密。④职教科研方面,教科研课题论文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教学成果有待凝练。⑤社会服务方面,区域辐射影响力不够。⑥国际影响方面,缺乏国际交流合作,专业建设尚未对标国际标准。
3.3事后对照目标,诊断改进
事后,对照目标,不断改进,根据诊改信息化平台统计,老年专业51项监测指标,完成45项,未完成6项,完成率为88.24%。针对诊改信息化平台预警的6项质控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继续进行完善,并通过专业诊改报告进行诊改总结。
为更好的推进专业诊改良性循环,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技能竞赛,取长补短,融合交流。同时,分院也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4.以诊改结果为依据的后期改进
经过诊改,老年专业取得一些成效,专业画像对比全校均值,均达到或超过均值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能竞赛力度不够、氛围不浓、成效不明显,缺乏国家级一等奖项;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不明显,课程资源尚未形成模块;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后期会从以下几方面持续改进:①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项职业技能竞赛;②认真准备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并积极申报;③开展专项研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④开展毕业生跟踪回访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⑤积极开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组建以老年专业为引领,以护理、康复、家政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面向康养服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
5.结语
专业诊改是专业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促进目标发展,形成循环提升。老年专业在本轮诊改中,持续深度查找问题、剖析问题和改进问题,不断推动专业发展提升、增强专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EB/OL].(2015-06-23)[2019-03-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zdgj/201507/t20150707_192813.html.
[2]韩瑞亭,吴英,张静.高职院校专业层面诊断与改进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3]柴璐璐.高职院校专业诊改流程与实施路径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1).
[4] 韩韬,刘向红.高职院校专业层面诊改的实操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作者简介:刘燕(1991.02—),女,河南濮阳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