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晨
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上海 201701
摘要:翻译是从一种文化信息有效,准确地转化成另一种文化信息的过程。其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容忽视的障碍,只有重视,研究并在翻译实践中弥合中西文化差异,才能真正做到等值等效的翻译。
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生存环境,习俗,典故,社交礼节和生活习惯
众所周知,每种特定语言一定会反映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特色。所以,语言作为文化特色和文化性息的载体,与本民族的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心理状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物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鉴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在外语教学和翻译中就要考虑到文化导入的问题。这为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件同样重要的任务,即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以及文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把握。在英汉翻译中也要考虑各种文化因素,因为翻译就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英汉翻译离不开文化中西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注重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在实际翻译中,中西文化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翻译时就难以做的完全的等值等效,其结果就往往达不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注重中西文化的结合,不能主观臆断地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
一.形成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思维方式方面的不同
西方的思维方式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所开创的思辨方式,表现在哲学上则为主张“人物分离”,崇尚个体思维,认为整体只有在个体对立中存在;故西方人在思维习惯上常在同中求异,在思维方式上则是从小到大,从未知到已知,惯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反映在语言上,则重形合。在话语中多用非人称主语和被动句,很少省略主语。中方的思维方式则偏重形象思维,中西方文字的形成就是一例。在语言上则重意合。话语中多使用无主句,主动语态,连词使用较少。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两个民族审美情趣的不同。汉语喜用四字结构,形式齐整,音律悦耳,词格丰富,意境性强,重整体感应;英语上的优势则在于结构严密,修辞生动,明快简洁,词藻丰富,表现力强。重客观描写。请比较以下两例:
例1 Illness brought her a strange restlessness and made her all the more eager to cling to life and squeeze from it the last drop of happiness. It made her envy health, but it also made her sentimental over a leaf that the wind had blown into her room.(这种病使她特别敏感不安,她越发急切于抓住人生不放,似乎要把人生的幸福挤到最后的一滴而后已。这病使她多么羡慕人家的健康,也使她多愁善感,见一叶飘零,随风入室,便愁绪满怀,无以自解。)
例2 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译文中的四字结构的叠现,优美舒缓,情景交融,讲客观描写转化成主观感受,讲人物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
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西价值观,信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比如英汉语言中一部分俗语和典故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如相关的习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 (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生存环境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英国人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生活中许多习语来自航海业,它们在汉语中很少有完全对等的习语。例如:
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All at sea(不知所措)
To know the ropes(懂得秘诀,内行)
To clean the decks(准备战斗)
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
To tide over(顺利度过)
Drunk as a sailor(烂醉如泥)
而汉族人世世代代在亚洲大陆繁衍生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是人们生存的主要方式,人们智慧的提炼和结晶多是农谚,比如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汉语是“挥金如土”,而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其他例子如下:
拔苗助长 (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
瓜熟蒂落 (things will be easily settled when conditions are ripe)
顺藤摸瓜 (track down sth. or sb. by following clues)
众人拾柴火焰高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对牛弹琴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四)习俗的差异
在各种语言中,文化差异也反映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因受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各民族往往用不同的比喻来表达同一种思维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转换表达方式以符合译文习惯。例如:
Birds of a feather (一丘之貉)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
As strong as a horse (身壮如牛)
To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The apple of somebody’s eye (掌上明珠)
Like a cat on a hot roof (热锅上的蚂蚁)
To lead a dog’s life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As thin as a shadow (瘦得像猴)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在许多包含动物的习语中,英汉语言在内容,理解,价值观以及褒贬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 (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Top dog (重要的人)
As faithful as a dog (像狗一样忠诚)
As sick as a dog (人“病得厉害”)
Dog-tired (累极了)
He is in the dog house (他名誉扫地了).
He was a bit of a dog in his younger days. (年轻时他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A surly dog (一位性情乖戾的人)
A gang of scoundrels/evil associates (狐朋狗友)
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 (狗急跳墙)
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五.历史典故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不能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和翻译的。例如:
Achilles’ heel (唯一致命弱点)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
Penelope’s web (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
由于典故也是一种常见文化现象,在翻译中就需要对典故作必要的文化转换,这样就使译文比较忠实于原文。
六.社交礼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由于中外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节,在语言上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含义,在翻译时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比如不同的民族对颜色,数字的理解,联想和偏爱是不同的,在也极大丰富的反映在语言上。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谈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指出:“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著名学者王佐良也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参考书目
1.Halliday. M.A.K. and R. Hasan.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Sapir, Edward. 1985.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
2.冯庆华,1995,?实用翻译教程?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郭建中,2000,?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4.李正中,1997,?国际经贸英汉翻译?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穆雷,1999,?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6孙致礼,1999,?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南京: 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