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4期   作者:赵玉梅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旨在培育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质、完善意识的新时代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并通过一些针对性、实践性、延展性教育内容的贯通,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塑造。

        赵玉梅
        新疆克州阿克陶县雪松中学 新疆克州   84555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旨在培育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质、完善意识的新时代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并通过一些针对性、实践性、延展性教育内容的贯通,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塑造。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认知迁移、素养塑造、能力提升的关键转折期、过渡期,其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塑造、良好思想认识提升、高尚道德品质形成、自我认知夙愿释放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辅助,设计出科学、多元、丰富的教与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利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探究生活问题、提升思想认识、实现认知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诸多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引领、驱动、辅助下更好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逐步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与教育作用得以最大化彰显。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实践;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领域,且涉及学生求知、生活、成长等各个层面,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特别宽泛。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落实辅助性教育活动与育人措施,让学生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获得认知提升与发展实现,也成为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开展必须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因此,教师应该以全新视角、站位重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并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抓手,设计出具有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更好发展实现自我。以深度拓宽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向着深层次、高质量内涵化方向而发展。
        一、以鲜活生动的媒介资源为依托,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的很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主要以强化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为重点。这使得很多学生面对一些比较深奥的内容、宽泛的知识,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深入、把握不充分而出现认知偏差,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目标自然也难以达成。而鲜活生动的媒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的融入、渗透,则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陷与不足,使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形象、生动、鲜活,对学生在在思想、认识、感知上提供多元刺激与指引。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载体,加强对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的应用,就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可视化、近距离认知感知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充分理解、深度掌握。同时,在媒介资源的辅助下,师生还可以打破课堂的束缚,进入更为广阔的认识视域,借助微课、图画、视频等解读不同教学内容的内涵,以自己更为喜欢、擅长的方式获得认知迁移,为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证,使课堂生命力得到全面增强,以实现对学生文化基础的深度夯实与充分提升。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喜欢的综艺节目《小鬼当家》剪辑在课堂进行播放、呈现,并组织学生在认识主人公机智勇敢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合理消费、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认识,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对文化、经济权利内涵的理解。在切实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全面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引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思想认识、文化元素,可以为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品质,获得认知迁移提供保证。而实现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则可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高注入新鲜血液,为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而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要求时,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引入,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有机关联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探究、研讨,以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的充分理解与深入学习,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另外,在传统文化的辅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外延将会更加宽泛,内涵也会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自会得到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会深度达成。例如,在进行《了解祖国,我爱中华》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将唐诗、宋词、元曲等引入课堂,通过讲授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实现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其进行传承、弘扬,与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与民族自豪感,为促使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基础,与达到切实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驱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且对于学生思想认识提升、发展需要满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开拓精神的深度培育,是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基本育人倾向。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类创新性、实践性教学资源、素材、活动的开掘、构建、应用,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探寻新思路、新途径,于不同层面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与能力,逐步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为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夯实基础。例如,在进行《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将与我国现今文化前进方向、跨时代的发明创造等引入课堂,并构建出具有创新特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与感知,以帮助其更好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获得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切实发展。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成长为健全、完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论
        总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作用的发挥与教育功能的彰显,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认知夙愿的满足,更直接体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与工作落实的效能。而且,随着核心素养要求的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也会切实增强,学生的认知潜能自会得到全面激活,其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全面增强。因此,教师在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深度延展教学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在更好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迁移,实现需要满足。从不同层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实践应用能力,以进一步延伸、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涵,为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王玉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156.
        [2]李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1):7-8.
        [3]王邵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0-71.
        [4]瞿红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路径探索[J].求知导刊,2019(36):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