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新疆奎屯市第四小学
摘要:《课标》(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准确的课堂评价语言,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语言艺术。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数学课堂;自信心
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表明: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的关怀。的确,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励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会变得鲜活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呢?是的,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多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轻松、有效的开展教学教育工作。教师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激励性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老师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时,可以结合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合理地引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并且也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
一、对问题解决过程使用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对问题的思考、对困难的态度,此时,教师恰当的激励性语言,会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更有勇气去化解疑难杂症。如在教《四边形》知识时,我让学生课下充分准备各种四边形的纸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叠、测量、观察、得出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验证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在解决一些例题或习题时,我先出示范例然后让学生动脑思考解题的方法,并口述,最后让他们写出证明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形成了一套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先激励学生努力参与,让后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然后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素质得以培养。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逐步理解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勇敢的走向生活,自信的面对生活。
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现代数学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关注学生的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和语言表述会不一致,由于学生的认知浅薄,故只关注事物的表象,不关心事务的根源本质。
教师及时的评价会促使学生加深事物的认识,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技能,建立起学习数学、认识生活、理解概念的信心,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设计情境教学环节时,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还要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利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完整的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感兴趣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教师设置有效的情境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三、对学习过程使用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是学生个体的活动和思维,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思想的引导,影响着群体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态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
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并与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收获和快乐,从而激发思维的碰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对情感与态度方面使用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是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在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思考和解决不全面、不彻底之处,那是他们在认知问题中最本真的现象。如果此时,教师能抓住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特点,给予最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大脑更加灵活的运动,把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合在一起,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与应用,注重教学环节中情感与态度的激励性语言,鼓励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个人社会能力。
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时时注重评价性语言的参与。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是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评价性语言的参与,会让整堂课听起来更舒服、整体构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恰当的尊重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成长的过程,真正的爱上数学,爱上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课标》(2011年版)
(2)吴正宪、张秋爽、李惠玲《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