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陈继红
[导读] 本文对如何将闽南文化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探究,提出一些教育策略,希望有助于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陈继红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 363107
        摘要:教育部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教材体系中,鼓励当地学校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同时,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更需要当地人民对其学习和传承下去。本文对如何将闽南文化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探究,提出一些教育策略,希望有助于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关键词:闽南文化资源;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闽南文化传入中华地区主要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福建地区设立了郡,才使得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闽南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农耕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当地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穿插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当地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的闽南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和探究闽南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闽南传统文化内涵。
        一、闽南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
        闽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对其了解和掌握程度较深还属当地居民,但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教学人才进入闽南当地学校教学中,很多教师作为外来人对于闽南文化根本不了解,使得很难在课堂上开展闽南文化教学。除此之外,有些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理念,片面认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书本知识,忽视了对于本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其次,闽南文化的多元性也给教师的教育创新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如何将闽南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非常让教师头痛的问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闽南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语言文字,让学生具有说话、阅读、写作等基本文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进学生对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和情操。
        1.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精神的一种体现,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在传承先辈们的拼搏不屈、艰苦奋斗等优秀的精神面貌。语文课程教学就是要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语文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情况和本土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使用本土闽南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闽南传统文化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
        2.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闽南文化包含建筑、语言、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流传,并且闽南文化发扬爱拼博、不怕输、热情好客、知恩图报等优秀的文化情感。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加入对于闽南文化精神情怀的培养计划,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学习先辈们的优秀品质,提升自己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推动闽南当地的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
        3.有助于外来人员适应当地职业发展
        随着中国闽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涌入闽南市场寻求发展的机会,那么作为外来人员就一定要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能及时适应闽南地区的生活习惯和职场规则,进而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引进闽南文化资源,从小学习和掌握闽南传统文化,不仅提升学生的闽南文化素养,也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用闽南文化资源的策略
        1.结合闽南当地生活情景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直接进行闽南传统文化教学可能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闽南文化,自主学习和掌握闽南文化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闽南文化素养。

比如,闽南当地有首歌谣《田蛤仔》中是这样唱的:“田蛤仔,四支脚。吐目嘴仔阔,舌长腹肚大。爬岭跳水沟,泅水陌田岸。专食壕虫田老鼠,咱着保护你通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歌谣的唱法,让学生在夏季的田间或者池塘里去观察歌谣中唱到的“田蛤仔”(青蛙),通过歌谣与生活实际事物进行对比和观察,更深刻理解和记忆闽南传统歌谣,一方面提升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将闽南传统建筑融入进语文课堂教学
        闽南的建筑是闽南本土文化和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直接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发现,有很多文章都涉及到当地的建筑介绍,比如《各具特色的民居》,都在对当地的建筑介绍过程中表达文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将闽南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进行教学《颐和园》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之初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张闽南建筑图,让学生与文章中那种偏向北方的建筑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深刻了解南北方建筑的差异,加深对于本土闽南地区建筑的认知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于家乡建筑的喜爱程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闽南文化素养,也是传承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方式之一。
        3.进行闽南当地的传统俗语教学
        小学生好玩好动,传统的语言教学或许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闽南当地的俗语,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闽南当地有一首俗语儿歌《天乌乌》(《天黑黑》):“天乌乌,欲落雨,阿公仔举锄头,欲掘芋。掘啊掘,掘出一尾辿缩鼓。阿公仔欲煮咸,阿嬷仔欲煮淡。两人相拍弄破鼎。”学生可能会由于听不懂想要弄清楚文章中所唱的真实情景,教师在使用中国汉语言进行解释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俗语歌谣进行想象一对老夫妻在快要下雨的情况下一起挖菜做饭的场景,通过传统闽南俗语教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传统闽南语言素养,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
        4.开展闽南文化交流活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明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体现,比如建筑、语言、风俗等。语言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以一些文化交流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闽南文化的风土人情,在和谐有趣的氛围里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当地建筑考察,像厦门鼓浪屿、林氏义庄、天一总局、番仔楼等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参观后要求学生根据参观所学,绘制海报来分享自己对于闽南建筑的理解。也可以邀请当地的老居民来课堂进行闽南传统风俗人情的介绍,像婚庆风俗、节日风俗等,拉近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也可开展故事茶话会、辩论会等关于闽南文化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于本土文化的看法和建议,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闽南优秀传统的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结束语
        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分支的闽南文化,更需要当地师生进行学习和传承。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闽南文化教学活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闽南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取文化之精华,去文化之糟粕,传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于祖国和闽南家乡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邵锦雪.依托闽南文化资源涵育语文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20(17):26-27.
        [2]邱清莉.例谈闽南楹联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5):74-76.
        [3]林凤凰.闽南方言与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J].课外语文,2019(06):165+167.
        [4]洪群英.让闽南文化走入语文课堂[J].高考,2018(14):172.
         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闽南本土文化资源的小学综合性学科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9-356研究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