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雯婕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抗压能力较弱,生命意识淡薄。新课改要求将生命教育融入到中学语文的课堂上,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更要尊重家人、朋友、他人的生命,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与价值所在,这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教学艺术
一、研究原因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2020年4月,河北14岁中学生因被老师批评带平板进入课堂,跳楼自杀;2020年12月,四川泸州一名小学生跳楼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个报告,自杀已经成为现在孩子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为他们心痛的同时,我们不由得深刻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频频自杀?怎样教育学生才能让他们知道生命的珍贵从而珍视生命?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必须要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完善。
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有些学校依然采取以分数论英雄的方法,社会上的某些功利化的观点也在误导着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是有其艺术性存在的,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课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研究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艺术的相关问题。
二、生命教育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国内的诸多专家学者从生理学或从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阐释。刘济良在《生命教育论》中提到:“我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性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程红艳在《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是:“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人类生命[ 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17一20.]。”笔者结合新课标,认为生命教育其实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教育,目的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将生命教育落实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以更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 牛静.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50.]。
三、生命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误解生命教育理念
在当前的中学课堂上实施的生命教育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理由为他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看到,原本入选课本的黄继光被删除,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思想不再被主流看重。但生命教育反对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极端思想,并不是全盘否认见义勇为。我们应该认识到舍己救人、英勇献身和见义勇为,必须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救人者的自身能力,白白牺牲要不得,但丝毫没有同理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更是要不得。“中学生命教育不是教育学生们不要舍己救人、见义勇为,而是要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而且学会在不违背道德,不违反法律时如何尽量保护自己的生命[ 阎光才.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5.5:13一15.]。
”
(二)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中学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当前使用的部编版课本,都是语文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过精挑细选,选择出来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文章,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和自我感悟。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着实在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师总是想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对文本进行自主的理解,自然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感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生命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的,也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教师不注重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概括地说,语文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根据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而实行的具有独创性和有效性的一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当下需要渗透生命教育的语文课堂并没有看到艺术的影子,教师们都按部就班,课堂教学技术化、模式化,没有生命的活力,自然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命教育也就无法进行。
四、寓生命教育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教育意识,只有自己非常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才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学生的生命观。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生命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师要真正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生命教育的培养目标,掌握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师生互动要注重学生生命主体性的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自由和主体性表现能力。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学生的互动主体地位和权利,展现出自我的主体性表现能力,彻底把教师的“教堂”改为学生的“学堂”;其次,学生的主体性表现能力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充分展开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和交流分享,真正建构起师生主体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生命的主体性。
(三)教师应探索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艺术的课堂,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要注意多使用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例如,教师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可以引入《追梦赤子心》这样一首同样表现不向命运屈服的歌曲,这样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说说自己的故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思考人为什么而活以及怎样活的问题,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明确生命的意义,学习作者坚强不屈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结语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项长盛不衰的教育。博大精深的语文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理,这对中学生生命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语文教师立足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不断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生命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17一20.
[3] 牛静.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50.
[4] 阎光才.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5.5:13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