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毛高雅
[导读] 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交流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中,识字是学好语文的首要,也是低年级小学生要掌握的基础。
        毛高雅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235300
        摘要: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交流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中,识字是学好语文的首要,也是低年级小学生要掌握的基础。随文识字──生字随课文出现,边阅读,边识字,在读中识,在读中写。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欲望,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然而,在目前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中,普遍存在识字与阅读相分离的现象。要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必须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汉字的能力,必须做到“识字”随“文”进行,将生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识”“写”不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为儿童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  随文识字  误区  有效性  教学实践   
        “随课文分散识字”是斯霞老师创造的教学方法,如今,依然有很多老师对斯霞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津津乐道,并在课堂上探索实践着。可是,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随文”,却让课堂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发很多质疑和思考。随文识字,因其兼具“读文”与“识字”的双重身份,容易使老师们陷入迷茫,走入误区。
一、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忽略文本意识,识字教学“随波逐流”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有些老师认为“随文识字"是一种时髦,不这么做会显得落伍。这种跟风的心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论什么文体,不论课文长短,不论合不合适,所有生字都随课文逐段甚至逐句呈现。实施下来,课堂无情意可言,识字无语境可依。忽略了文本意识的“随文识字”,是一种刻意而为的“随波逐流”。这样的识字只是被强塞进课堂教学之中,不能为教学效果带来实质性改变。
        误区二:忽略语言环境,识字教学“拘泥形式”
“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字词教学不是自然地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而是突兀地呈现在课堂上。这样突兀的教学不仅让老师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还会让学生刚刚进入语境状态的大脑,受到干扰,课堂教学效果也将事倍功半。
二、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那么,如何有效联系文本,结合语境,进行“随文识字"教学呢?鉴于此,笔者在低年级阅读课随文识字教学中努力研究着实践着。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1.追溯宇源,在语境中触摸字词
        汉字是颇有意味的文字,只有进入一定的语言环境,它的音、形、义才能被具体化和确定化。
        笔者在二年级下语文园地二“我爱阅读”课文《一株紫丁香》“香”字的教学中就进行了如下实践:
        师:生活中什么东西是香的?
        生:平时奶奶烧的菜是香的。
        生:妈妈的香水是香的。
        师:对,生活中闻到过食物的香味、花草的香味,还闻过香水的香味,这些东西都是好闻的。
        师:(出示“香”字的甲骨文)看,这是“香”一开始的祥子,它的样子是一颗成熟的小麦,发出阵阵馨香,代表好闻的味道。古时候人们最盼望的就是粮食成熟的时候,那是人们最幸福的时刻,所以后来各种令人愉快的味道都可以称为“香”,所以课文中的“香”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香,而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这样的生字教学通过探寻字理,追溯生字产生的源头,让学习真正并富有意蕴地发生,从而实现字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


        2.抓关键词,在阅读中品味字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汉字工具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注重文化,特别是语文课堂中思想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
    以下是笔者在《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抓住关键词“一瘸一拐”和“惋惜”让学生来品味语言的教学片段:
    师:你们看看,图上谁是鹿哥哥?怎么看出来的?(相机出示“一瘸一拐”。强调“瘸”读第二声,“拐”读第三声。)先读两遍,去掉拼音再读读。
    师:仔细看看这个“拐”字的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条腿弯了,不能用力。
        师:一条腿不能用力,该怎么走路呀?谁能把你的感受用动作演示一下? (生演示。)
    师:像这样一条腿用力大,另一条腿不能用力,走路不稳的祥子就叫——一瘸一拐。读词语时也应该一个字重一个字轻。跟着老师的手势读出一瘸一拐的祥子。
        师:小鹿就这样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玫瑰花坛旁,他看到了什么?(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小鹿的心情怎么样?这种心情就叫——惋惜。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吗?再读读这个词,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为什么要用竖心旁?
    生:这两个字都是和心情有关,所以要用竖心旁。
    师:这个词就藏在课文第4自然段里,我们一起去读读感受一下。(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配音:别忙!别忙!竖心旁提醒你,一定要读出可惜、遗憾的心情哟! )
    笔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读准音,再看清形,并在语境中了解字义。全程识字教学都随文进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既在生动的朗读中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又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3.读中促写,在随文中落实写字
    相比面言,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不少老师在课文学完以后,把要写的生字一股脑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起大声读一读,说一说要注意什么,跟着老师书空一下,再自由练习写字,最后是教师组织评价反馈。这样固定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有的生字根本还没认识,就在“囫囵吞枣”中把它写完了。写字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要在读中促写,让识字写字水到渠成,扎实有效。
        如笔者在《小小的船)写字板块中关于“见”字的书写指导是这样的:
    师:蓝蓝的夜空中,星星眨着眼睛,多美呀!生字宝宝也赶来欣赏美景了,可是,调皮的字宝宝躲星星后面了,让我们把它们喊出来。(抽读生字:坐、只、看闪、星)
     师:生字宝宝的名字记住了,我们还要把它的祥子记住。(出示生字“见”)见也是看的意思,一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古人为了表示人的这个祥子,写成了这个字,你看这个人的头上就只剩下了睁得老大老大的眼睛了。(出示甲骨文“见”)
    师:仔细观察,“见”字要注意哪一笔?(竖弯钩)
    师:我们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把上面的坚、横折写得大些。下面撇从坚中线起笔,坚弯钩起笔低于撇,从坚中线上起笔。
    师:我们看清楚了字形。先按照书上的顺序描一个,写一个,再和范字比一比,练一练。
    低年级的孩子们对这些美丽的图画很好奇,也更感兴趣。如果教师把僵化的文字符号转化成生动有趣的美丽图画,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学生对生动形象的文字有初步的了解,并能感受到汉字带来的乐趣。此时,“见”已经从课文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大大提高了识字写字的效率。
    随文识字既是识字教学中相对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部分。吴忠豪教授说:“随文识字,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同时,理解了词语又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教师经常这样上课,天长日久,语文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说,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结合具体的文本,借助不同的语境,反反复复地出现和运用汉字。只有这样,“随文识字”教学才能彰显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祝莲.走进“三语境” 有效识汉字——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教学范式的探究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6(10):42-43
        [2]谭曼娜.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7(16):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