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幼儿课程构建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陈艳
[导读] 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开展幼儿课程教育活动,有效优化构建策略,整合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陈艳
        清远市清城区碧桂园双语幼儿园  511500
        摘要: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开展幼儿课程教育活动,有效优化构建策略,整合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激活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课程活动的单一性与无趣性;依托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创设多元环境,激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保持参与活动的热情。因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优势,构建趣味、多样、实用的幼儿课程模式,使得课程教育焕发活力,精彩无限。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课程构建; 信息化工具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构建幼儿课程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多样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激活幼儿的探究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不断发现、探索与思考中强化积累、丰富感知,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启蒙教育阶段,幼儿的思维倾向于直观化与形象化,开展一切课程活动都要奠定在遵循其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作用,激活幼儿参与兴致,带来精彩、趣味、个性的探究体验,提升幼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信息化视野下幼儿课程构建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幼儿个体需求
        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倡导“因材施教”发展理念,尊重个体差异,考虑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他们所需的知识内容、接受能力与理解程度等各有不同,而信息技术带来的海量教育资源,能够满足每个人的个体需求,使得课程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个性化,激发幼儿发展潜能。如学习自然常识,不再限定于绘本上的内容或者静态的挂图欣赏,而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观看各种动植物的视频资料;教学的素材“动”了起来,孩子的思绪也“飞”了起来,多重感官刺激,产生求知欲望。
(二)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爱玩爱动,但是缺乏自我约束力,长时间的课程教育容易失去耐心,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幼师应善用信息技术工具,整合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带给孩子新颖、独特的体验,少一些教师的“讲”、多一些孩子的“玩”,才能激活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例如,认识各种图形时,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物体,长方形的桌子、三角形的金字塔、圆形的地毯等等,直观的体验让孩子们放飞了想象力与联想力,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图形关联起来,趣味无穷。
(三)有利于提升课程教育成效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构建模式,信息化教育手段的优势非常明显,通过创设直观、生动、趣味的学习场景,唤醒幼儿的参与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课程教育成果事半功倍。反思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尤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育模式造成幼儿的发展失衡。

而信息化教育则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个性的教育方法,辅助幼师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生动的图片、趣味的视频、美妙的声音,成功吸引幼儿注意力,提升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二、信息化视野下幼儿课程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妙趣横生,构建数学课程活动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源自“兴趣”驱使。一个人的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赖后天养成,尤其外部环境的刺激,更易于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则有效学习活动自然生成。数学本是抽象的内容,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学课程,创设趣味的背景、生动的画面,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促进探究兴趣。如学习“9的形成”时,为了让幼儿直观感知并且理解“8加1形成9”的概念,课上播放一段趣味的课件:1只鸡妈妈身后跟着8只小鸡,在小河边寻找食物。当孩子们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再设问启发:“大家数一数,这里有几只鸡妈妈?几只小鸡?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只鸡呢?”顺理成章地从观察过渡到思考,调动幼儿主动性。
(二)放飞想象,构建语言课程活动
幼儿阶段正处于思维和语言训练的黄金期,构建语言课程活动,关联幼儿熟悉的生活,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导入身边的人、事、物、自然、社会等要素,有利于获得直接的感官感知,扩大认知范围,促进语言发展。如,学习“动物的雨伞”时,这是一首语言质朴、充满童趣的诗歌。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大森林里,这里非常热闹,有乌龟、松鼠、小鸡、燕子、蚂蚁、青蛙、瓢虫等等小动物,突然间天色暗了下来:“下雨了,小动物们都忘了带雨伞,他们怎么躲雨呢?”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大家集思广益,不仅想到了好办法,还生动地模仿起动作,如“小乌龟赶快缩进龟壳”、“小燕子飞到茂盛的树叶里”、“小松鼠举起了毛茸茸的大尾巴”;课件里的小动物们惊慌失措,课堂上的小朋友们纷纷帮忙,还做起了飞、爬、举等各种动作,有趣极了。
(三)真实体验,构建班本课程活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究勤俭节约,为了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借助信息化工具构建班本课程,传递“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播放有关“珍惜粮食”的绘本动画片,如“珍惜粮食吃干净”、“可可小爱”,还让他们了解种植粮食和收割粮食的过程,体会农民伯伯的不易,感叹要学会珍惜粮食,不能随意浪费。为了让孩子们有真切的体验,课后又在多媒体课件上玩一玩“小厨房”的模拟游戏,体验洗菜、切菜的过程,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小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教育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幼儿课程具有必要性。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做到与时俱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诉求,构建符合他们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的课程活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优化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活动生动有趣、高效实用,唤醒幼儿的能动性与自主性,让他们在多元化的课程体验中有所收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原晋霞.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现状探索与提升建议[J]. 学前教育研究,2021(1):43-56.
[2]向天鸽.“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透视与思考[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4):37-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