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感知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人性美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张磊
[导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习语文知识、阅读鉴赏美文的过程应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与享受,在阅读品味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走进作品深层的对话交流,获得启发与共鸣。

        张磊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职业学校   237131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习语文知识、阅读鉴赏美文的过程应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与享受,在阅读品味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走进作品深层的对话交流,获得启发与共鸣。纵观中职语文教材,收录的每一篇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情感细腻,语文教育要把握教材特色,挖掘语文课程独特的人性美要素,让学生获得语感、情感与美感的多重熏陶,通过阅读、感知与领悟,在生动的情节中深受感染、在真实的体验中有所震撼,体验语文魅力、积累人生智慧,最终回归人性美的感知,升华思想境界。本文立足中职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基本思想,对如何引导学生感知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人性美进行深刻讨论,期望能为落实中职语文教改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教材; 人性美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了语文教育的学科特色,开展一切语文教学活动要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传递人文精神,追求人文价值。翻开中职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阐述了自然之美、情感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真实的语言、生动的情境、精彩的细节,值得深度鉴赏与品味,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思想盛宴与精神洗礼。那么立足素质教育大环境,如何引导学生感知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人性美?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谈一谈经验体会。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感知人性美的内涵与思想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单一化的“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综合性、全面性发展,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品质[1]。如同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与新课程标准培养“健康个性”与“人格品质”的目标要求不谋而合,归根结底也是强化了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挖掘丰富多彩的语文教育元素,渗透人性美思想,这成为当下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语文教学中追求人性美,实际上就是求真向善,每个人的天性都是追求美、渴望美,而这“美”不是单纯的外在美、形象美,而是内在美、心灵美、品德美,再加上得体的言行举止,促进了人类“美”的发展,也成为社会进程的驱动力。基于语文新课标的基本思想,要突出语文课程的学科特色,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获得知识储备与审美熏陶的同时,也能深入精神领域,由内至外地促进发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既有阅读写作、文字积累,也有口语交际、语言表达,从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凸显人文色彩,传递人文底蕴[2]。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历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无处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人们自省其身,讲究做人做事之道,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学中鉴赏名篇佳作,学习丰富的知识,将传统文化与精神世界紧密结合,警醒学习者不断认知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而这一过程中,正是感知“人性美”、生成“人性美”、弘扬“人性美”,这才是当下语文学科教育的应有之义。
        因此,语文课程肩负了智育、德育、美育等多重任务,教师应把握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挖掘丰富的人性美要素,让学生在阅读与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获得人性美的熏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让语文教育回归本真。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感知人性美的创新与实践
    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色更符合职业教育的需求与特征,也适合中职学生深入品读与鉴赏,由浅入深地挖掘“人性美”的要素,促进教学创新与实践,落实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助力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步入社会,适应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将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一)渲染意境光辉,诵读体验中感知人性美
        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条件是读懂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思想启发。因此“诵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常见教育形式,将诵读体验与人性美的教育思想有机融合,渲染课堂情境氛围,将学生带入意境光辉之下,欣赏美文,产生共鸣。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极具品读与鉴赏价值[3]。课堂教学以“诵读”为起点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在抑扬顿挫的感知中融入意境,唤醒积极的情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深受启发。例如,学习课文《石缝间的生命》,通过课上有感情的朗读表演,自然而然地体会人文精神,被石缝间的生命所感动与折服,感受作者对逆境中顽强精神的礼赞。人性美的教育往往在点滴之间渗透,而不是“假、大、空”的说教。通过学生投入感情朗读,再加上教师优美的语言指引、启发,营造美的意境,形成感人的氛围;结合中职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分析与思考,落实情感与价值观的人文教育。帮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传递的人性美,获得情感熏陶。


(二)品味人生哲理,情境熏陶中感知人性美
        文字所表达的人性美总是隐藏在情境中,只有学生沉浸式的体验,用心品读鉴赏,才能发现人性美、感知人性美。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认真备课,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强化阅读理解,也要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与情境熏陶中深受启发,融入文章的此情此景,品味人生哲理,获得道德启蒙与精神引领[4]。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以“秋”的主题为切入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理解能力、思维特性还是情感体验都有不同,那么对“秋”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有人认为秋天是悲凉的、萧瑟的,还有人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喜悦的。虽然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情绪,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一片秋天之景,营造课堂氛围,再由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秋天有什么特色,评价秋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与印象。结合课文内容,再加上个性化的思秋、说秋、评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并且对“秋”有了不一样的期盼,提升个人修养,感知人性美[5]。
(三)领悟精神内涵,形象分析中感知人性美
    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总是花尽心思刻画人物形象,微妙的表情、生动的语言、逼真的动作以及内心的波动,每个细节之处都在传递着人物的思想与本真,而人性美也正是在语言与行为间展露无遗。在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形象、塑造精神境界的优美文章,以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合欢树》为例,作者通过追忆往事,描述母亲经历的苦难与坚忍不拔的性格,并且“毫不张扬”地将全部的爱给予儿子;借以“合欢树”的形象,由实入虚地表达感激母亲、思念母亲之情;正是有了岁月的洗礼与沉淀,作者对母亲、对母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更是彻悟生命的价值[6]。史铁生的散文作品情真意切,兼具情理哲思,表达了从感性到理性的精神世界。很多时候,语文教育不必过于拘泥字词句篇,更要从整体把握、从深处挖掘,才能顿悟精神内涵,闪现人性之美。
(四)唤醒审美情趣,情感共鸣中感知人性美
        人们常把一篇优秀的文章比喻成一杯美酒,细细品尝,沉醉其中;而文章也如清甜甘露,浸润心田;赏读文章,正是在“润物无声”中获得审美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拨动着学生的心弦。语文学科之美,在于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学习、阅读与思考的过程如同经历一场心灵的旅行[7]。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正是一些饱含情感要素的文章,唤醒了学生的愉悦体验,欣赏玩味、陶冶情操、直击人性之美。例如,学习课文《科学是美丽的》,从物理之美、天文学之美、数学之美等不同视角沉入科学思考,让学生深刻体验科学之美,对科学产生独特的认知,萌发探索奥秘的兴趣;再如,学习课文《我的母亲》,作者老舍以浅显通俗、自然流场的语言传递着醇厚的情感,感叹母亲平凡却又孤苦的一生,敬重母亲宽容善良、待人热情的品行修养,更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心悔恨。
(五)渗透文化底蕴,诗歌鉴赏中感知人性美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沉淀,独具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深远厚重的意蕴思想。相较于现代文阅读,古诗词创造了唯美的意境,以简短精炼的语言传达着更深层次的哲理内涵,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积极作用。通过诗歌鉴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与体验,感受古诗词传递的人性之美[8]。例如,学习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诗歌情境,在配乐朗诵的氛围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理解“断肠人在天涯”的心境;而在学习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不妨将古诗词教学与美术绘画相融合,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感画出来,生动地呈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之景,在绘画体验中与杜甫年迈困苦的生活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产生共情,也真正理解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心。
    总之,素质教育唤醒人文精神,语文阅读尽显人性光芒。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要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思想,把握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将人性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的每个细节之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与此同时,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自身也要提升审美素养与人文修养,无论在生活中还是教学中,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美、领悟美、感知美、传递美,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性美要素,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启发点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阅读中有所感知,实现人性美的升华,照亮人生的前进道路,这才是新时期语文课程教育应有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晓春.让中职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语文阅读中飞升——小议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策略[J].魅力中国,2020,(38):152.
[2]邱承君.论中职语文美育中的人性美——以《语文》(基础模块)为例[J].神州,2020,(24):180.
[3]魏国栋.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人性的魅力[J].甘肃教育,2019,(20):159.
[4]易巧.人性化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2):462,460.
[5]郭彩凤.浅谈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新一代,2021,25(3):87.
[6]刘水连.核心素养下中职语文审美鉴赏及创造的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6):181-182.
[7]翟炜超.以文本为依托探讨中职语文教学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21,(2):110-111.
[8]崔艳.试论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效率的策略[J].课外语文(下),2021,(2):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