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艳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541001
摘要:新课改形势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成为热门话题。本文简要探讨了几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般策略,分别为引导启发,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创设情境,增进学生学习体验;设置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品质;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思考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迅速深入人心,如何构建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成为众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几点策略性的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引导启发,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
何谓核心素养,概括来说即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然,其本质是属于抽象意义上的东西,这与一般知识和技能是根本不同的。其基本性质决定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有赖于学生内在体会和感悟的催生,而不可经由外部的灌输所达致,教师在此过程中其所起的作用,只能是也应该是引导和启发。所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首先要合理优化教学观念和模式,避免灌输性的教学,使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生成内在感悟。事实上,新课改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试举一例,在学习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时,笔者首先提出一个任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第一种方法——提取公因式法,现在请大家把a3b-ab3分解因式”。由于问题不难且做了适当提示,多数学生可以很快得到结果ab(a2-b2)。笔者接着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一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觉得因式分解就到此为止了吗?”这一元认知提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议论纷纷,同桌之间交头接耳。很快有学生提出“括号里的a2-b2还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a+b,a-b的积”。在肯定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笔者追问:“在思考因式分解的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a2-b2等于(a+b)(a-b)吗?”由于有前面的铺垫,且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学生很快作了肯定的回答:“平方差公式反过来写就是了。”
至此,可以说学生的思维已经被调动,真正进入状态。于是笔者进一步启发:“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只能表示数吗?”因为有把一个多单项式或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经验,所以,学生知道公式中的字母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一个多项式,即可以是一个整式。接下来笔者尝试设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纠正或完善:
①x2+16;②0.9(x2-4y2);③x2-6x+9
通过上述问题的纠正和完善,就使学生清楚了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样就引导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知识生成过程,有利于其学习体会和内在感悟的生成。
二、创设情境,增进学生学习体验
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更加受到重视。良好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能增进其学习体验,促进其内在感悟生成,这对于其学科素养发展是有利的。不过,很多时候教师创设情境是着眼于为教服务,实际上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创设情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教学设计应考虑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平面图形的形状及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并能将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为取得理想效果,即可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如在进行平面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先前学习的平行线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关系进行总结,可以借助教具,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使用教具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是可以来回转变的,平行四边形的本体形状就是由长方形转变而来,在这种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自己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诸如此类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十分有效的,置身于有效的学习情境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推理过程,使其形成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从而促进其学科素养发展。
三、设置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就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合格的思维品质为基础。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最大程度的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设置的问题要贯彻核心素养的思想,力求通过问题的启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相应的知识基础。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在学生已经推理出圆的位置关系具有外离、外切、内切、相交的基础上,可以提出问题:除了这四种位置关系外,还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可以很快发现两圆的位置还具有内含这一关系,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迅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获得新的思维启示,在促进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其思维品势,这就为其学科素养的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四、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简言之,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不但提高教学效率,还要能够有效地改变教与学的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为其学科素养发展提供积极助力。在这方面,莫过于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些体会,不妨简示如下以供参考。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而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比如学生可以反复通过观看视频来熟悉课堂内容,另外可以借助网络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形式来获得帮助。老师也就有了与所有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沟通的可能,这样有利于老师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所有的学生,而传统的课堂,教师是很难关注所有的学生的。
此外,传统的数学课堂比较沉闷,尤其是枯燥的数学知识要想让学生感兴趣的确是比较困难。而翻转课堂要借助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一个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学习,可以灵活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翻转课堂模式实际上还“延长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老师先把主要知识点讲完,然后留些时间给学生做习题,时间上有时间不好掌控。翻转课堂则是在课堂中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一些教学手段。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迁移提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掌握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几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般策略,分别为引导启发,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创设情境,增进学生学习体验;设置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品质;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然,核心素养观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结合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些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黎茂伟.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略[J]. 考试周刊, 2017, 000(0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