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霍丽冰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霍丽冰
        岑溪市波塘镇合水中心小学  广西  岑溪市  543216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导入作为一堂精彩数学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做好了铺垫。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成为了一线数学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导入是指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前老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指引学生展开学习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课堂导入环节是将课间休息时间与正式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联系起来的纽带,不仅能够收拾心情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课堂学习上,而且也能够激发起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氛围中。对老师而言,课堂导入环节是老师在开始新知识教学前的铺垫,是逐渐引导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更有助于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原则
        (一)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导入环节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环境等多方面情况来进行导入设计,不能采用盲目的、主观的方式来进行导入,而要真正使课堂导入环节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避免表面上热闹非凡但是却对实际教学未能带来积极的帮助,反而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
        课堂导入环节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导入环节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活泼,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教学策略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思维学科,知识点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新知识内容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内容,为学生接下来开展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做好铺垫,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旧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够借助联想思维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贯通,推动了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

以“100以内的加法”这课为例,本课主要针对于10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计算,是在之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的基础上的拓展,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利用知识迁移来从旧知识内容过渡到新知识上。
        (二)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以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年龄特征为着眼点的一种导入设计方法。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有限,为了使学生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自制学具等多种辅助教学工具来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内容,并找到知识探究的方向。比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课,需要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出示图例,引导学生结合图例来进行知识探究。
        (三)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借助有趣的数学游戏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快速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游戏中,同时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比如学习“表内乘法”时老师可以利用“跟着旋律拍拍手”的数学游戏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边拍手边带领学生唱:一只小猫2只耳,两只小猫4只耳,三只小猫6只耳,4只小猫8只耳……。朗朗上口的歌谣配合着拍手游戏很快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进而积极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按照既定的逻辑唱下去,为老师接下来讲解乘法口诀的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四)设疑导入法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根溯源的心理特点来巧妙的设置疑问,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来激发起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的去思考,去质疑,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诱导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由疑到思,由思到知,进而水到渠成的引出新知识内容,并积极的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比如六年级学习“圆”这课时,涉及到圆的周长的知识内容,老师为学生展示圆的画法,然后为学生设置疑问:结合圆的画法,圆的周长会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通过实际测量找到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之间的关系吗?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点,学生经过多次验证,依然发现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之间并不是整数倍,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为老师讲解“π”的由来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做好了铺垫,使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到本课的新知识内容上来。
        结束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精彩的数学课离不开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老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为依托来积极的探索多元化的导入方式,增强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风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6(01).
        [2]谭流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索[J].文存阅刊,2017(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