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黄新业
[导读] 升入初中以后,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升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逐步升高,所以教师们一直在进行创新。
        黄新业
        广西宾阳县敷文中学 530401
        摘要:升入初中以后,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升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逐步升高,所以教师们一直在进行创新。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背景下的热点话题,对于学生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初中生如何巧妙地运用多种高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建模素养不断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对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发现有些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致很高。建模思想是一种将问题以简单化的方式解答出来的高效方法,也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教学创新,促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建模,也促使学生将建模思想和能力运用到解答更多的题目中,以此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综合能力与素养进一步提升。
        一、创设情境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在中考中,数学学科知识点的考查对于学生思维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攻克难关的主动性不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的教学方法,更利于他们分析数学题目条件并解答问题。建模能力对于学生应对中考意义重大,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并由此促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建立解题模型,在建模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解决难题和困难的效率也会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学科最常出现的行程情境创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行程中的数量关系并随之解答出题目。当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问题中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问题梳理路程、时间和速度间的等量关系,促使他们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通过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出题目。待学生初步建立了解题模型后,教师将情境进行了延伸和变形,将“谁与谁同时出发”的条件变为“谁比谁先走几个小时”,促使学生继续探究解题模型。已经具备了建模能力的初中生在解答情境延伸问题的过程中依旧会与之前的模型建立联系,解题效率升高的同时,建模能力也会得到升华。
二、组织探究活动教学,增强学生建模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到了凸显,还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探究法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也由此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建立解题模型,为后面解答一系列问题夯实基础,同时为发展他们的建模能力和其他数学素养打下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两条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教学方法验证这种关系并尝试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在合作化的探究过程中,很多学生讨论的十分热闹,有的人想到了同位角和同旁内角等内容,有的学生尝试通过作图的方式解答问题。随后,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和一条相交线,促使学生自主标记出同位角的同时测量角的大小,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猜想。在教师辅助下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说出猜想的依据还能够自主得出结论。随后,教师继续将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通过刚才建立的同位角关系的模型进行,解题效率提升了,建模能力也随着发展起来。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展学生建模能力
        信息化时代到来之际,多媒体成为了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也成为辅助教师解题和梳理题目中数量关系的工具,将数学课堂以形象和生动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建模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和分析题目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辅助,进而将建模的过程直观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观察和学习解题步骤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建模,也由此发展其建模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上课时两只成熟雄性鲸鱼的全程和吻尖到喷水孔程度的表格通过多媒体直观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尝试分析表格中的两组数据,也有的学生尝试将两组数据通过图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教师继续利用借助多媒体将两组函数值呈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得学生直观地发现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进而直接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通过代入的方式解答出题目。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模型,数学教师又将某实验中的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此时,学生看到表格,第一件事情就想到了画图,并通过发现图象中的直线关系后列出不等式并完成解答。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在获取解题方法的同时建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后面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言以蔽之,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秉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创新,以此促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探究的规律,也由此发展学生的能力。建模素养的培养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提升其解题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凸显出其课堂主人翁地位,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钢. 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例谈[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02):95-95.
        [2]李书峰. 浅析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3):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