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学生矛盾化解之实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陈国东
[导读] 据中国法院网报道,“67.44%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是因琐事而起”,“55.12%的校园暴力案件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

        陈国东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中学
        摘要:据中国法院网报道,“67.44%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是因琐事而起”,“55.12%的校园暴力案件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在班级管理中,因琐事而引发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矛盾就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深、扩大。反之,若能处理及时、得当,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矛盾就很容易化解于无形。
        关键词:防微杜渐;琐事;矛盾;误会;定性;教育  
        据中国法院网报道,“67.44%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是因琐事而起”,“55.12%的校园暴力案件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
        班级管理中,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占了班主任很多时间和精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轻则破坏班集体的团结,妨碍班集体的建设;重则会引发校园伤亡事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把学生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矛盾于无形,这对于防止矛盾的进一步加深、扩大,对于班集体的建设,对于和谐校园的打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日早操,在去操场的路上,易同学和陈同学互相推攘着,一路打闹着。结果陈同学不小心撞到了曾同学。曾同学一见易同学推陈同学撞自己,不由分说,立马推了一把易同学,结果易同学撞到旁边的女同学!易同学撞到女同学,很生气,大力反推曾同学。因用力过猛,曾同学摔倒了,裤子也磨破了。曾同学和易同学就此在校道上互相追打着。后来因早操时间到了,两人才停止了追打。早操过后,立马有同学向我报告,说曾、易两人打架。
        这是一起因琐事而引发的学生打架事件。如果不及时处理,矛盾就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深、扩大。反之,若能处理及时、得当,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矛盾就很容易化解于无形。下面,本人将结合上述例子,对如何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步,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误会。上述事情发生后,我马上找来打架的曾、易两位同学,让他们轮流着单独述说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是有人撒谎吗?还是其中有什么误会呢?从曾同学的述说中,牵扯出另一个人:陈同学。后来,经过对比和印证三位同学的话,我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即上述所说)。三位同学对我还原的经过也都没有异议。
        经对证,在这起打架事件中,确实存在误会!误会一:曾同学开始认为,易同学是故意推陈同学撞他的。曾同学的这个说法,陈同学一听,脸上立马写满了愕然。易同学也一直否认这个说法,他甚至不知道陈同学撞到了曾同学。再找当时其他在场的同学核实,事实清清楚楚:是易同学和陈同学互相推攘,在玩闹,是陈同学不小心撞到了曾同学。误会二:在这件事情中,摔跤的是曾同学,磨破裤子的也是曾同学,但怒气最大的却是易同学!是易同学的性情如此吗?根据双方平时的表现,显然不是!如前所述,易同学只顾着打闹,他根本就不知道曾同学被陈同学撞了。所以,当被曾同学推向女同学时,易同学认为对方是故意的,是无缘无故推他的,出于怕被同学笑话的心理,他怒了,并推倒了曾同学。显然,误会二和误会一是有联系的!没有误会一,误会二就可能不会发生;没有误会一和二,这次打架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如果能找出其中存在的误会,然后向双方指出说明,那么,矛盾就消除了大半。
        第二步,指出矛盾发生的缘由,引导双方分析自己的过错,并给矛盾定性,从而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在这个打架事件中,先是曾同学误以为易同学故意推陈同学撞他,然后又是易同学误认为曾同学故意地、无缘无故地推他去撞女同学。

双方的矛盾由此发生,并演变成打架事件。
        在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教师可以问矛盾的双方,“既然大家现在知道这次打架是因误会引起的,那么,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才是合理的?”等双方回答后,教师接着指出:如果曾同学当时能问陈同学:“你为什么推我啊?”按照陈、易两位同学在玩闹,不小心碰到曾同学的事实,只要陈同学稍微解析一下,说声对不起,这件事情就很可能不会发生了。同样的做法,也适用于易同学。
        指出了原因,还要给矛盾定性。上述事件,即便是曾同学摔了一跤,磨破了裤子。显然,双方都不是要存心挑衅对方。矛盾是因误会发生的,冲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架斗殴,双方的推攘和摔跤,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本例中,矛盾之所以发生,和两位同学的冲动有关。可以说,是冲动引发误会,是误会导致了打架,双方都不存在所谓的故意,有心等等,都没有主观上的恶意。这个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来!既然矛盾是因误会引起的,所谓的矛盾也就不是什么真正的矛盾,认识到这一点,双方的心结就很容易解开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第三步,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只会风平浪静一时。教育,唯有教育,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班集体,由几十个个性迥异,正处在人生最叛逆时期的学生组成,他们学习、生活在一起,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引起冲突是难免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高度重视,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寻求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后,还要发掘事件中可用于教育学生的素材。在本例中,学生冲动导致误会引发冲突,可告知学生知晓“冲动是魔鬼”的道理,可教育学生遇事要冷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处事方法,要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矛盾的定性上,可以给学生来次普法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从整件事情上说,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还可以从为人处世之道和同学之情上去教育感化等等。
        最后,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有时是因为面子问题引发或加深的。本人曾遇到这么一个例子:下课期间,甲乙两位同学在走廊有点小摩擦。本来,这点小摩擦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可是,当天放学回到宿舍后,甲同学对其他同学说,乙同学打不过他。甲的话传到乙那里,乙气不过,觉得很没面子。两个人最终又由口舌之争演变成打架。因此,在事情行将解决之时,在误会得到澄清,矛盾已经基本化解的情况下,让双方握手言和,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可以从中观察双方的动作神态,以此判断双方的心态,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此时,如果双方内心还有气,对这个握手必定是不情愿的。握手,一方面可以揣摩矛盾双方的心态;另一方面,如果之前的工作是有效的,最后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过了面子关,也有利于矛盾的真正化解。
        上述四个步骤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如果少了前一个环节而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就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既要解决冲突,又要让学生得到教育。正所谓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把学生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矛盾于无形,这对于防止矛盾的进一步加深、扩大,对于班集体的建设,对于和谐校园的打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绪兵.三招化解学生矛盾[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7(03):16-18.
        [2]吕彦杰.化解学生之间矛盾的几个策略[J].甘肃教育,2015(0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