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设计------探寻光的轨迹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周华君
[导读]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实验视频课件验证。

        周华君
        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  
        课标要求:
        1、通过探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实验视频课件验证。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中考指南:
        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断应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反射定律、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美丽的倒影及海市蜃楼等。( 培养学生物理大概念观念?、科学探究)
        (2)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折射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学习研究几何光学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就是光路的分析和确定,发展有针对性的观察能力、基于现象的分析能力、基于证据的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一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3)通过对日食、月食、水中的倒影、海市蜃楼、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不可见光等自然现象的解释,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好奇心和保持良好的求知欲,并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一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及问题探究
        难点: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以及实验操作及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情景设置:引入光的传播的复习(课件展示)
        二、课堂教学
        提出问题:光从哪里来的?
        (学生思考)
        归纳: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提出问题: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光源发光的时候是进行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设计意图: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光能的来源进行零散知识的整合,初步建立大概念的意识思考)
        提出问题:用你掌握的知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光从光源发出以后,是如何传播的?
        利用课件以太阳为例展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情况。
        (设计意图:以光的传播为核心将光的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传播方向等零碎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核心知识结构化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光线物理模型的复习,认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理想化的实体这一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光在介质中有哪些传播特点呢?
        (学生思考,课件展示引入介质不同传播路径不同)
        (一)光沿直线传播
        提出问题:光沿直线传播满足什么条件?
        归纳: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思考得出)
        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实例吗?(学生举例)
        继续思考: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学生举例,课件展示以上两个问题)
        重点实例分析小孔成像与日食和月食
        (设计意图:复习小孔成像时将成像原理与数学的相似三角形结合加深学生对静态成像的理解,进一步结合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动态成像,像的大小变化规律,通过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树立几何光学的大概念打下基础。

)
        (二)光的反射
        提出问题: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将如何传播?
        (学生思考)
        引入光的反射的复习
        1、光的反射规律
        提出问题:在探究光反射规律实验活动中
        (1)如何看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
        (2)如何记录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
        (3)如何描述反射光线的位置?(即反射定率)
        (学生回答后动画展示,完善该知识点)
        (设计意图:问题是课堂复习的源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体系,创生新认识的过程,使学生在物理思维探究能力,实践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练习画光路图。
        (师运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活动,指出存在的问题,便于更深入复习光路图)
        2、光的两种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设置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生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者的异同点)
        (课件展示习题,进一步深化理解知识点)
        3、光的反射的应用
        (1)课件展示夜晚关灯时透过窗户玻璃看到的景物,打开灯通过玻璃看到室内物体的情景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学生练习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光路图。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有价值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对感知的情景进行概括和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学案‘知识点二中例3’: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对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课上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及时改进和提升。)
        课件展示回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课件展示:潜望镜)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光在透明的两种介质中怎样传播?
        (引入光的折射复习)
        思考并回答:如何描述折射光线的位置?(即光的折射规律)
        (动画效果展示)
        2、光的折射应用
        学生利用作图实例分析(解决相关光的折射问题)
        3、色散现象:课件展示光的色散现象(彩虹、三棱镜使白光分解等图片)总结:
        (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2)本质原因: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从而将不同的色光分散开。
        (3)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光简称“三基色”生活中的彩色屏幕都是利用三基色合成各种色彩纷呈的画面。
        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课件展示回忆红外线、紫外线特点和应用
        提问: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向其他同学展示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在受到新方法的指导下,科学思维的发展情况。)
        总结本章中考主要考点及相关出题类型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四、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复习要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作业: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
        本节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光的传播为核心,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导入把光的直线、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较枯燥的知识处理的相对活泼,学生感兴趣。并把与光有关的零散知识进行整合提升,让学生沟建起完善的的光的传播知识体系;与数学几何知识相结合,通过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树立几何光学的大概念打下基础。立足文本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