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4期   作者:安建忠
[导读] 作为交际性语言,语文作为母语,在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建忠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教育体育局 750200
        摘要:作为交际性语言,语文作为母语,在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最重要的四大类分为听、说、读、写。于是,表演性朗读融入了教学之中。表演性朗读将戏剧的某些手法融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使教师的表达形式丰富,还能让学生们的记忆变得更加牢固,提升学习兴趣。并使教师与学生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使得教学方式得以推广。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运用
        引言:朗读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地位,为了让朗读变得更加立体,引出表演性朗读,其具备的较强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一班朗读无法与之比拟的,利用声行并茂将自己朗读时的感情加以体现,达到活跃课堂,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与学生的无缝对接等效果,从而达到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让学生们有自信心以及自主性,思想不断进步。
一、表演型朗读的发展和意义
        尽管现如今对表演性阅读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们也做了相对应的调整,但是教学时间、教学安排等方面存在的不规正行为依旧与表演性朗读无法相匹配,课堂上老师的单一教学方式依旧以老师为上课的中心,而并非以学生为课堂上的焦点,全程缺乏主动性,大多数情况都是老师不断的进行讲解,有时在学生并未理解透彻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情感分析,学生们也是一味的倾听,无法进行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这使得表演朗读成为了一种过场,并无较为实际的应用和操作。但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考已是刻不容缓,为了不断提高认识与能力,表演性朗读体验已成为当务之急。所谓表演性朗读就是用自己特有的感情去朗读,有着不同的语调以及肢体语言相互配合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朗读先是以一定的环境为基础,之后在小学语文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其目的是师生互动,二者统一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表演性朗读是连接学生与课堂之间的重要方法。
二、表演性朗读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认识词语并且熟悉词语的各种用法是重要任务,在生动的表演型阅读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词语会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库,会在生活中的交流中自然的表达出来,积累的词汇和修辞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词汇。教师利用文章素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此朗读过程中对文字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后,可以熟练的运用它去进行写作,并且在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写作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2.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语文的朗读要求是用有感情的用普通话流利的读出课文,表演型朗读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背景之中,从而感受到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弱,对课文中字词句的理解不到位,学习语文,是依靠对文字的直接感受和习惯,表演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将死板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更真实、更透彻的领悟文中的文字内涵和情感。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枯燥的讲授,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文章内容,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下降,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力下降。
        3.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学习阶段的每一篇课文背后都有着深刻的人文思想,通过课文的内容体会背后蕴含的深意至关重要。普通的朗读过程,学生机械的将文字念出来,学生读的次数再多,也只是将文章读的熟练了,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表演型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和文章人物的共情,感知力、创造力和理解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三、表演性朗读的应用
        1.以多种形式培养能力
        教师替代讲解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以读书为主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为重要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使形式多样化,那么教学分析的复杂琐碎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低年级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程度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的调动讲与读,给出学生们充分的自主时间安排,同时,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也要有所响应,积极给他们按角色分配,或者以班级氛围小组单位的方式让他们进行自主选择,也可以在表演性朗读过程中加一些趣味游戏等,让学生们在表演型阅读时,有层次感,避免出现为朗读而朗读的情况。
        比如在学习《寒号鸟》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每组三个人,分别扮演喜鹊、寒号鸟和旁白朗读者,给予学生表演准备时间,最后分组表演,设置一个表演投入奖项,促使学生能充分的投入扮演中,充分理解文章中不要懒惰,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引出得过且过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词语量。比如学习《画杨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画杨桃,让学生像故事里的学生一样进行猜测画的内容,位于不同的位置的学生由于角度的不同,会猜测不同的物品,让学生交换位置,感受不同角度的视野,从而引出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内容也不同的道理。也可以在进行绘画过程,安排有意向绘画的学生进行画图,让学生猜测,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教学。
        2.选择适合的内容
        语文知识是丰富的,虽然小学语文教程是国家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有些文章适合读,有些文章不适合读,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区分文章是否具有表演性?阅读的价值,切莫盲目跟风,要严格比对和优化表演型阅读所需要的文章,这样教学质量才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们的水平与阅读能力也会不断加强,良好的效果也会提升。
        例如:《比尾巴》这篇课文中,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会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他们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组,从而让学生们分工合作,达到最佳效果,实现团体利益最大化。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让同学们的互动多起来,表演自然成为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正因为这样,为了让老师去开发学生们的思想,选择合适的内容是尤为必须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这一课对小学生的启发意义大,而且也有充分的表演性意味,像这样的文章更适合学生们去朗读,可以给孩子们进行充分的表演。,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知识。
        3.恰当的运用策略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存在着好奇,想一探究竟的强烈欲望,而表演性阅读也恰恰符合了这要求。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甚至是微小的面部表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师们所期待的目标,让学生们声情并茂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要达到这些方面,还需要教师的配合。教师们长期与学生们接触,对学生们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但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学方式,还需要两者相互配合,不过这也显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对于课本的研究方面,教师能更好地掌握细致入微,认真钻研每一句话的程度都要比学生们强,所以在教师的带动下,让学生们更能充分理解自己所要表演的角色,以及所需要说的内容,这样的相对环境和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细细品味所示范的动作和语言,不仅能让他们表演得更加逼真,还能让他们对课文中的思考有良好的体会。
        比如《乡下人家》一文,里面的描写在一些细节上刻画的唯美,像“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等能够让人感同身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让孩子们想象力丰富起来。
        结束语:
        语文的形象与生动不只表现在课本上,更多是要从生活中去寻找与发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方式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得到他们应有的锻炼。在这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以及主动性,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也变得紧密起来。
        参考文献:
        [1]林镇川.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4):171.
        [2]石志强.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8,13(08):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