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赵宏磊
[导读]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尝试性提出了培养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学科素养的培养献出微薄的力量。

        赵宏磊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能力,素质及情感的养成上,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未来学习技能的形成。而新课改中强调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观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积极情感、学习水平、正确观念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并分析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尝试性提出了培养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学科素养的培养献出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生物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高中生物学科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具有终身性、发展性及综合性特点,内容包括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四个方面,是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生物教学效果有效性高低的评价,不只依赖于知识掌握程度及学生成绩,更注重学生所具有的生物核心素养的高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我们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模型构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以客观事实和证据为基础,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归纳总结,模型建模,演绎推理,理性判断等多种方式探讨生命现象及发展规律,审视或论证社会生物学议题。[1]理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人类的终生发展必不可少,因此学生在课上教学和课下的实践活动中都要特别注意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理性的科学思维,与此同时更能用科学思维去解决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和生物学科的相关问题。
        在DNA分子结构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DNA的结构模型,再通过生物学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家们理性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理性思维不断的探索尝试,经历了比较艰辛的过程,尝试构建了三螺旋和双螺旋,尝试A与A,T与T等相同碱基的配对,最后成功的构建了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分析DNA中遗传信息的储存方式,以及DNA的特性。在学生自己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建立的模型为环状、链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两种形状结构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DNA分子一般由磷酸基团与脱氧核糖交替链接构成DNA分子的主要骨架;差异性主要体现DNA的碱基的顺序及数目的不同;特定的碱基配对方式是DNA分子稳定的原因。在DNA分子模型构建的过程中推动了学生理性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借助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指以对生物学的认识为基础,通过参与的社会和个人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2]社会责任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责任感,作为即将成年的高中生,未来社会的脊梁,更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对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进一步关爱生活,关注环境保护,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利用所拥有的生物学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时,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近些年有关水体污染的资料,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造成水体污染原因是什么?(2)早些年人们在小河边淘米洗衣服为什么没有造成水体的的污染?(3)现如今部分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甚至于形成了臭水沟,既然生态系统有抵抗力稳定性,那为什么还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4)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是不是就永远无法恢复了呢?人类应该怎么处理?(5)简述环境保护和中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在问题的辩论过程中增强了受教育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为学生提供动脑思考、互动交流及创新探究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科学探究能力。[3]同时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也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教学时,笔者先带领学生熟练操作教材给出的实验过程,达到教学目标之后,进行如下实验的拓展和探究:(1)实验材料的选择,除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外,还可以选择哪些实验材料并尝试验证。(2)实验试剂的选择除教材中提到的蔗糖溶液浓度外,其他浓度会有什么现象,蔗糖溶液浓度为多少时会出现质壁分离,什么浓度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后不再复原?(3)探究可引起发生自动复原的溶液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地设计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等。充分挖掘和拓展了教材上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动脑动手思考的热情,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借助概念教学渗透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的相互关系或特征进行分析后所进行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或想法,生命观念是众多概念的归纳、总结和提炼。[4]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改善学科素养,同时了解生命世界能揭示一些生命现象。
        在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时,可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细胞器的联系进行概念学习,从结构的角度比较,两者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的膜面积;叶绿体中含有很多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同样增大了膜面积,两种细胞器膜面积的增大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向内折叠的内膜为酶提供了更多的附着位点,有利于有氧呼吸;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含有光合色素同时为酶提供附着位点。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及比较可以得出“结构和功能是相互适应”这一生命观念。可进一步引导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是动力车间,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中;叶绿体利用光能,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进而联系到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概念,再进一步拓展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概念,在概念的归纳整合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观”已经形成。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措施。因此,教师应阐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社会责任的养成。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生活观念等能力和观念的优化和发展,最终显着提高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当然,生物学素养的形成绝不是一天的工作。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教学梦想。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翻转课堂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延安大学,2017.
[2]程欣.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姜雷雷.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聊城大学,2017.
[4]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303:71-73.
[5]邰玉韦.聚焦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6,15: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