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杰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桂村乡石桥杨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我们怎样在小学语文实施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呢?
一、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生活之中。例如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最后一段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贴画朗读课文,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争着去读,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中内容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溪流汩汩涌出。
朗读是一种极具有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体验性朗读,不仅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创设情境,把画、唱、演等活动形式引入课堂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唱歌、绘画、表演等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我在教《荷花》一文中,出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这句话,我问谁知道“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我找了几个学生表演平时生活中挨挨挤挤的动作,学生看了纷纷举手发言。在这里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正是学生学习语文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客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师之中,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升学而学,这很难让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很难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例如,我在教学《秋天》一课,带学生走出课堂,到田野中去观察天气、周围景色、人们穿着以及动植物的变化,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到附近的村庄进行调查:人们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应该进行哪些力所能及的环保措施,口头汇报之后写一份建议书上交给少先大队。
总之,生活处处皆语文。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定教,以人为本”,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勇于冲破教室的樊笼,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社会生活,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相机的点拨,及时的调控,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用语感去连接课文与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语文学习境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丰富体验
阅读活动中,一方面读者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读者又不是简单的接受读物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特别是对阅读材料中由于省略号或空白等造成的模糊现象更会做出种种补充和拓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做合理的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蒙蒙细雨》一文记叙的是一件平凡的事: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上班,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准备借给小燕的蓝制服。为了不影响学生演出,妈妈不顾路滑体弱,冒雨赶回家。她来不及换下湿透的衣服,带上雨伞,取了蓝制服,又匆匆赶往学校。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刻,特别是文章结尾处的雨势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我”的妈妈冒雨赶到学校后的情景。学生有的想到小燕手捧制服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情景;有的想到妈妈因淋雨而加重病情,昏倒在讲台前的情景;有的想到同学们演出成功后围在妈妈周围时的情景······通过想象,课文的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整个过程学生凭借的是各自的生活积累,因此更具独创性。
以上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总之,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体验性活动,感受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情趣,丰满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引发他们探求真知,形成能力,唤醒创造潜能,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