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有效的课堂组织问题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4期   作者:曹美慧
[导读] 教学行为是教师各种素质外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决定课堂效率高地的决定性因素。

        曹美慧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 邮编:523073
        【摘要】教学行为是教师各种素质外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决定课堂效率高地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人民教师队伍的小学青年教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青年教师更加辛苦。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树立正确教师观,不断更新自身认知结构,及时反思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水平,逐渐完善课堂组织形式,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品德、知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切实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本文根据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对其课堂组织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青年教师  课堂组织问题  分析研究
【正文】
        目前围绕小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研究与分析颇多,包括对其教学方式、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等领域,这些分析研究推动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那些刚升入教师行业的青年教职人员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丰富、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学生思考,并让其通过数学视角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研究探索,不仅是提高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小学青年教师课堂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根据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来看,在其教学过程当中存在大量可供思考、进一步完善教学素材,尤其是挑战性强、丰富的数学课程活动缺乏深度挖掘。
        (一)“精讲多练”无实际教学价值
        对青年教师观察来看,其时常提出“轻负高质”问题。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精讲多练”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手段,“精讲多练”是指在有限的课时内,设计出具有核心含义的内容也就是关键问题,重点讲解,从而达到缩短学习时间的目标,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既可以巩固认识,又可以提高数学应用技能。但是这种只注重结果的教学观念,学生在课堂只是通过静听完成学习任务,缺少关键的“试错”环节,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这种教学方法缺乏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经验的积累过程。“精讲多练”是领悟方法、节省不必要时间的过程,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却将其教学精力主要放在概念的理解运用上,这种“掐头去尾”式教学,忽略精准教学真正价值,阻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过程,留下的只是更多的书面知识和技能。
        (二)复述结论,导致学生只注重学习结果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一课中,课尾是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过程。数学教师往往会这样组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观察图形,你获得那些知识?”学生会说:“正方体、长方体按照不同规则摆放,从不同角度观察具有不同发现。”
    以上“重内容、轻经历、少方法”的教学总结,目前已经大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呈现,部分教师还认为这是“有效达成的目标”的过程。以上文课堂教学为例,学生对不同正方体、长方体数量研究无法达到自我学习体验、有效开展数学研究等方面,所以仍然需要青年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断转化教学观念、积累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应离开课本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我研究、自我探索、自我解答等学习过程,从而切实感受数学知识奥妙,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技能,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缺乏本质观念,缺乏逐层深入
        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往往会提出这样疑问:“乘法认识,我们班级学生在假期就学会了,张口就是乘法口诀、加减乘除,那还能够学什么呢”“几个三角形变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变为长方形问题,根本不用启发,学生们都会这样想”这类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青年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教学本质内容。

根据当前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现状,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进行思考,传统“学、教”观念,存在相当严重的思维误区,青年教师应走出以往教学观念,从本质、过程、实际等方面入手,提高数学知识内容自身价值,挖掘数学课程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给予小学生学科独特鲜明的育人价值。
        二、小学青年教师课堂组织策略分析
        (一)经历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基础性较强的小学数学课程,其注重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方式的培养。所以,过度追求学习容量与学习速度是不可取的,以具体数学情景、数学实践、问题启发等为基础,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领悟思想方法是关键。
        以四年级数学教学“大数认识”中一般思维方式为例,教师组建具体教学活动,和学生一起体验“大数知识”学习研究过程,帮助其明确“大数”的相关知识、内化方法、一般路径等等。在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基础与认知经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教学素材,帮助小学生在自主认识活动中对大数产生值观认识,帮助其形成关于亿位、千万、百万位学习方法与认识途径,学会用数学视角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数字,不断推进小学生对于大数的数学抽象思维。
        (二)逐层递进思维,丰富教学过程
        数学思维的不断提高,可以优化小学生对于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并深入增强数学教学过程的丰富性、有效性。其中,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点结构,是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逻辑思维水平的关键手段。对处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思维提高的关键在于知识结构的重组与连接,从而构建其具有网络化、个性化的知识体系。青年教师应从过程结构、方法结构、内容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入认识。
        (三)反思数学学习经历,内化教学方式
        青年教师通过实际教学,相信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获得知识的清晰认识,最重要的是能够获取深刻的学习价值,尤其是学习经验和思想方法,所以,青年教师往往特别关注每一单元的小结内容,但是青年教师只局限于“根据今天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部分教师存在不合理启发式教学,缺乏指导,导致学生并不真正回顾学习经历,获取相关体验,最多是获得一些初步体会。青年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不同学习特征,帮助其养成反思这一良好习惯,这也是提高小学生思维的重要路径。
        (四)通过教学情景,让思维与学习同步
    通过构建数学情境,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的科学教法,借助特色教学方式开展思维的发散聚合。青年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设计的呈现、学生自主式学习结构的建设等有效教学举措,对学生来说都是引导其加深数学记忆、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拿着两个相同三角形,让他们在探究过程逐渐尝试将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进而逐渐推理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究问题,感悟结构的相关思维路径,形成思维同学习能力共同进步目标,切实突破思维局限,把握深刻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把握数学教学技巧,掌握学生各个学习过程,丰富课堂活动组织形式,不断反思教学经历,进而提高自身教学经验,并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泉蛟, 温雅兴. 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问题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2).
[2]蔡亚英.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讨论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 2019(13):162-162.
[3]裴建军.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15):71-71.
[4]雷治学. 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新课程:上, 2018(10).
[5]宋冬平.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中华少年, 2018(28).
[6]王桂荣;李革萍;邹福军;李明雪;邹强;.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