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三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4期   作者:陈小娟
[导读] 时间久了我就能发现这种学习模式的弊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开展深度对话来追求思维对话,助推学生思维成长。

        陈小娟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中学  741500
        摘要: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从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懂得举一反三,无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提不高。另外,从思维的角度考虑,学生由于没有建立明确的数学思维,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只知道按照死记硬背的数学套路来解决新的问题,但这种方式并不可靠,时间久了我就能发现这种学习模式的弊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开展深度对话来追求思维对话,助推学生思维成长。

关键词:小学年段;数学思维;数学教学

        由于小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都是具体的,所以其思维发展的跨越度不够高,思维能力较弱。从数学这一门学科角度考虑,学生如果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数学思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会导致学生成绩提不高。以至于在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成绩悬殊较大,建立起数学思维的学生数学成绩更好一些,但只知道刷题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要差很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建立起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将围绕数学思维培养的“三策略”展开论事,以期可以为大家提出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一、注重课堂上的有效引领,帮助学生把握思维方向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新的教学思维,注意课堂上的有效引领,带着学生进行思考,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  
        例如,在讲解“平均数”一课的内容时,可以从实际问题入手,想要了解班级内部学生的平均身高,并判断一名学生的身高在班级内部是偏高还是偏低的,我们需要怎么做?学生在进行思考后,有人蠢蠢欲动,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不断地补充与整理,学生意识到平均数这一概念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由此我们便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平均数”这一概念。但是在了解概念之后,我们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学生便说要统计,我们便从实际情况入手,统计了学生的身高,并让学生尝试如何算出平均数,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下,我们探究发现,平均数是通过将所有数值相加,并处以一定的数量得出的,这样在进行身高比较时,就有了标准,学生的思维也被顺利疏通。
        小学生的思维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课上进行讨论,可以帮助他们补充彼此之间的思维漏洞,这里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当学生思考问题时,出现了方向偏离、条理性不明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才能使课堂朝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出现学生的讨论看似热烈,实则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二、带领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辨,帮助学生点拨思维困惑
        语言能力也是思维能力中的重要组成,学生光会思考还不够,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明确学生是如何思考的。

另外,我们更要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答案,在倾听的同时,能够发现同学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自己阐述观点,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才是有效用的。        
        例如,我们在进行除法问题的计算时,建议教师叫学生在黑板上做题,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学生的错误情况,并让座位上的学生进行检查并找寻错误。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广泛存在的问题就会显而易见,教师也可以顺势将学生容易出现的典型的错误写出来,提点学生。比如除法教学中的两位数除法,在试商环节,会一位数除法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会理解,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那么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为什么不会除,并引导学生二位数除法需要将除数当作一个整体来试商,加深学生的理解。
     叫学生上黑板不是在难为学生,而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普遍这样的问题,所以将学生中有代表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越来越清晰,最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错误的原因,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维内容的同时也倾听了他人的思维建议,从而走出认知误区,提高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问题追问,促进学生思维深度提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教学的时,通常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在给学生展示完例题之后,教师更倾向于靠自己的讲解来让学生懂得例题如何解答。这时学生就缺少了思考的机会,以至于在其实际解决问题时,由于缺少思考,便无法真正了解例题中的逻辑内涵,便无法解决新的问题,以此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教师讲不会,学生做不会。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追问,加深学生的思考。例如,我们教给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到了“底×高”这样的计算公式,但是对学生来讲,很难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追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底×高”,学生通过平移,填补等方式就可以探究出答案,从而思维也得以延伸,可谓是一箭双雕。
        问题的追问不是什么问题都要问到,而是要选择重点,在学生思考粗浅处提问,从而给其他学生以启发,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而且有效的追问还能将问题进一步延伸,这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数学思维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的训练,不断的培养的。教师对待学生必须要有耐心,做到课上积极引,课下深入学生中间,带着学生一点点提高,只有这样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建立会让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提升的是学生的整体能力,学生也会将这种思维延伸至其他学科,在学好数学的同时,得到综合发展,最终实现多赢。
参考文献:
[1]唐国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三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9):37-38.
[2]玉金芬.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67-68.
[3]彭彪.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12):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