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柱君
峨眉山市第七中学校 四川省乐山市 614200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而教育部门也越来越着重培养具有积极主动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说明在校园生活中,教师教学时期也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开展创造思维教学,为壮大祖国的教育事业培养输送优秀的创造性人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研究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创造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思维;合作共赢
引言:初中阶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之间的过渡,对学生的发展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让学生提出自身见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自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造创新型人才。
一、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初中的数学相比小学数学来说,明显难度增加了很多,老师的教学任务也比较繁重。在传统教学中,很多的初中数学老师往往只是向学生传授单一片面的课本知识,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也使得课堂没有活跃性,当然,教学成果就没有那么理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展小组教学,让组内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乐趣,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思维跳跃能力增强,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初中数学有一章节讲的是“三角形全等条件”,老师在讲这一节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两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相同,那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吗?”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带动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证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哪些条件,并不是说三边的长度相同就是全等三角形形,学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论证,“角—角—边”,“角—边—角”,“边—角—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们更好吸收教学内容,学习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改善,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缩小了教师教学难度。
二、优生差生,平等对待
一直以来,老师们都比较喜欢学习好,上课爱回答问题,听老师话,认真做作业的学生,对于那些成绩不好,不听话,比较笨的学生,老师们倾注的心血明显没有那么多,这种现象就使得学习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差,学生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我们如今的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不仅学生学习不到知识,老师们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候也很为难,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让学生们都有一个优异的成绩,老师应当做到将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平等对待,不可偏心,毕竟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
在初中数学讲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题或者数学知识,教师应当多为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考虑,换一种通俗易懂,简单的方式去讲课,这样,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学到数学知识。当学生们有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时,教师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耐心为学生们解答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很是简单,但还是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询问,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讲“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章节时,教师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学习不好的学生身上,使他们也能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和道理。
三、开展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性
众所周知,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没有别的课程那么生动有趣,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开展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掌握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概率”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开展情境教学。在讲解抛硬币的概率时,将学生们分成两组,拿出准备好的硬币让同学们一起来玩游戏,看落下时候是正面还是反面,同时记录下来产生的数据。通过玩游戏让学生们明白抛硬币是一个概率事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根据学生们记录下来的数据得出抛硬币正反面的概率是多少。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让学生们掌握了本章节的学习内容,相信情境教学的方式会带动学生们探索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分层布置作业,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我校本着“立德树人,兴艺乐学”的办学理念,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原则,在作业布置上通过分层,使每一个梯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实现让差生动起来、中等生跟进、优生冲起来的目标,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改变条件或问题,实现分层
同样的问题,条件不同难度也会有所差异。不同层次学生解决问题时,因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面对不同条件下的相同问题,也会涉及到难度的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待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间接性或者少给出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但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以直接给出条件。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作业布置中,问题的不同设置就能体现不同的层次。
ABCD的周长为50cm,且AB: BC = 3:2,则AB=______cm,BC=______cm.?
已知□ABCD中,AB=8,BC=10,∠B=45°,?□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
在△ABC中,AB=AC=5,D是BC上的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那么四边形AFDE的周长是??(????)
这样设计的三个问题,虽然题目相同,但是问法的改变造成了难度系数的差异。甲组难度较低,学生只要理解面积计算公式和比就可以算出相应的结果;乙组难度有所提升,首先需要学生根据角的大小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计算;丙组难度更上一层,还要根据各边的交点,再去全面的计算。
2.设置目标,实现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的目标也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出层层递进的目标。最基本的目标应是,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达成的期望;最高的标准目标应是,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设计分层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的差异设计出符合的题目,让学生根据练习的难度,确立自己的目标。
例如,对于一般难度的练习,甲组目标分为70,乙组目标分为85,丙组目标分为100。学生达到目标分即可跟高分学生一样得到表扬和奖励,获得同样的成就感。当练习难度提升,目标分相应降低、当练习难度降低,目标分相应提高。
3.改变题量和速度,实现分层
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除了完成作业的质量存在差异,完成速度上也是存在差异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的速度快、准确率较高;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的速度慢,准确率较低。所以在练习时还可以对作业量进行分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习题,帮助其在做题中有所提升;能力低的学生可以减少习题量,给其自由发挥空间。题量和速度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过犹不及,学生不断通过训练,必能够实现做题速度和题量的提升,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做出改变,加大作业的题量。
综上所述,培养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和当下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都应当承担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认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李田梅.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探析[J].才智,2015(12).
[2]王俊松.浅谈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