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芝
贵州省剑河县第二中学 556400
摘要:诸多学校都向高中美术教师制定了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的要求,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为了能够在优化学生学生鉴赏能力的课堂中融入科技元素,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他们打造现代化教学课堂的重要手段。为此,为了能够整体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就要从提升高中美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水平开始。对于高中生而言,参与到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美术鉴赏教学课堂中,可以帮助他们不断优化自身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鉴赏;运用策略
引言:高中美术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鉴赏教学实践中,旨在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和吸引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在利用具有教学性质的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共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全方位的美术鉴赏教学分析,在创新教材教学内容和信息交流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以此来不断推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提升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整合课堂参与度,强化习得体验
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获取鉴赏体验。很多高中生在参与到缺乏科技元素的传统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态度并且也没有自主提升自己鉴赏水平的意识,为此高中教师就应该通过现代化课堂的示范受到启发,基于完善学生现代化美术鉴赏能力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克服传统美术教学课堂框架下学生日渐麻木的弊端。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程度,并且能够以强化他们的习得体验为主体来开展信息技术化的鉴赏教学。例如,在教授湖南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的《什么是美术作品》这单元的内容时,由于这一单元的内容更多地是帮助进入并适应高中美术阶段,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完成对美术教学主题的明确,比如通过希沃白板引导大家探索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意义,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并且能够以此作为自己繁忙高中生活的课程调剂。
二、依据教材内容恰当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除去一些高中美术教师不乐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以外,还有一些美术教师为了能够快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脱离教材内容的教学,并且忽视了对高中学生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教材时高中学生接触美术并且提升自己审美品格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作为教师而言,应该依据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要求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既要注重两者之间自然结合的可能性,也要注重使用频率的科学性。例如,在教授《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好多高中美术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蒙娜丽莎》的画像进行简单的展示,并没有利用多媒体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鉴赏层面的讲解,如此一来,学生不能从简单的口头讲述中学习到有关《蒙娜丽莎》的鉴赏知识。为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集中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功能进行信息化的教学实践。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互动沟通平台的打造
即使是在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流的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也必须随之创新师生互动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知识成果交流共享功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成一个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的全新授课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交流平台上更为开放也更为平等地进行交流和互动。尤其是在疫情背景的影响下,这样一个同时具备授课和交流的信息平台就更加符合提升学生现代化审美与鉴赏能力的需求。学生可以在线上接受高中美术教师的鉴赏教学,与此同时也能够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平台来互相交换自己的鉴赏角度,并且利用线上丰富的资源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例如,在教授《辉煌的美术历程》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高中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完整地了解过世界美术的发展历史,而对美术历史发展的史的学习积淀是培养学生优良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为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通过线上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而且以美术鉴赏教学为主的信息交流平台具备开放性和平等性,学生在平台之上能够更加敞开心扉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这也就代表着多媒体的交流平台超越了学习这一局限,可以促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高中生以富含饱满热情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
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对鉴赏课堂合理构建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帮助自己的学生解决美术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自主养成优良的美术审美和鉴赏能力。并且通过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来建构线上平台可以拓展学生的鉴赏视野。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来革新自己的美术鉴赏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马鹏飞.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21(10):115-116.
[2]张尊高.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效——《中国传统人物画》教学案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4):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