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4期   作者:王强
[导读] 初中生处于思想意识的拔节孕穗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王强
        湖北省宜昌高新区白洋中学    443208
        摘要:初中生处于思想意识的拔节孕穗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教育部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十分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内化为自身追求,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1 制定合适的教学融入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堂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明确和合适的教学目标。在三维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能力目标中,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将了解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融入知识目标中,促进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尽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引入了不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但是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了解、熟悉教材,以课程内容为主,切不可本末倒置。这需要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精读教材,结合学情,适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目标中。如“青春有格”的教学目标可这样设计:第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塑造自我省察的品格。第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与分享,明白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第三,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了解榜样的作用。
        2 精选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
        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正文和资源类素材都引用了不少古文,力图为学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重视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疏导。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备课中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整合。例如教材中呈现的范例可能存在地方文化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优化,避免教材呈现的范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节。其次要注重收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教师以教材为主要授课内容,以教材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课外延伸内容。以“深深浅浅话友谊”为例,学生可能对“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特别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薛仁贵与王茂生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和领悟“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种什么样的友谊观。再让学生针对“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多个朋友多条路”两种不同的友谊观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可以充分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采用有趣的教学融入方法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若一味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一味地灌输,学生可能无法体会、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教学融入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享受学习”这一课为例,可以创设学习辛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谈谈学习中的“苦”。再总结反问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都是苦的。接着通过悬梁刺股和凿壁偷光等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进而引导学生享受学习。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的共鸣。又以反问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并学会享受学习。
        4 布置灵活的教学融入作业
        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和内化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布置灵活多样的教学作业,如参加讲座、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等,使学生们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进而达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目的。如在讲解“敬畏生命”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认识“生命休戚与共”这一重难点知识,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推己及人”“仁者爱人”情怀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感人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后与父母或者同学一起,完成一项“凡人善举”,并要求学生在活动后进行分享交流。通过付出行动和分享感受,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的情怀,体会到“生命休戚与共”的内涵。
        5 注重日常的教学融入反思
        一堂再好的课都是有缺陷的,不存在完美的课。因此教师应该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否则就失去了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思教学过程哪里可以改善,还要反思是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反思是否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可通过观摩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反思自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足之处,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任一教学环节,都要求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去,使学生逐渐感知、理解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达到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尚泽.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
        [2]?杨超斌.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2):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