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一中学 017300
摘要:在落实新课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愈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知识、素养的多重提升,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占据优势,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能切实满足这一要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初中生物具有规律性强、知识点杂等特点,如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往往无法提高教学效率,难以达到预期教学值。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能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生物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获得创新思维能力与合作学习意识的发展。
一、注重实验操作
初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不只局限于模型和图表,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例如:讲授“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实验室练习使用显微镜,即:通过对各部分功能和名称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物镜与目镜的安装、调光、照明、观察和绘制等,并适时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实验、自主探究学习。又如:讲授“植物细胞”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显微镜移至教室,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行准备黄瓜或洋葱等,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各种植物切片的安装,通过显微镜的操作来观看自己制作的植物细胞。在这样的实验操作中,学生不仅能验证和理解教材中的实验知识,还能感受到实验操作的乐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增强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二、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否合适会对最终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清楚本节课所要讲授的重难点知识或实验技巧等,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等加以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或者是考虑课堂上所要用到的教具或课件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清晰知晓该节课的目标[1]。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吸收与消化所学生物知识,还能帮助教师整体把控整堂课。
比如: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内容时,由于该课涉及的人体知识相对抽象复杂,学生并不能见到或摸到人体的神经系统,所以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即:上课之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读,找到该课需重点记忆的知识内容,思考怎样讲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是否需要借助课件或教具来帮助学生直观学习等。只有做好备课工作,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才能减少课堂上错误的出现,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让学生协作探究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可以说,问题情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习得丰富的知识[2]。以“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为例,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巧妙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即:要求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来自行描述生物外形,猜测该生物的运动方式和规律,并思考问题:如何区分该生物的后端和前端?该生物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呢?怎样获取营养和食物?它的天敌与食物分别是什么?怎样可以帮助它趋避敌害?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充分施展出个体与集体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施多元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就是优化教学效果,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客观且恰当地评价学生,以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换言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实施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综合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态度等,尤其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环节的特征与表现,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彰显教学评价的作用,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注重实验操作、明确学习任务、巧设问题情境、实施多元评价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获得技能与知识的同步提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4):114.
[2]王园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魅力中国,2020,(40):131-132.
[3]林小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