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赏诗词,永怀诗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4期   作者:杨赛莉
[导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杨赛莉
        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本人在教学中尝试通过“以生为主增兴趣、以读为主创意境、以抓为主提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趣赏诗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生;古诗词;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它最凝练地蕴含了古代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古诗词的熏陶,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语文对学习诗歌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诗歌往往是诗人最直接、最深刻的瞬间表达,也是最容易感动人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并使学生在持续的影响下感受美好的喜悦和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力,本人从下列方法浅谈提高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以生为主增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是策略的第一途径。音乐激趣是本人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人与学生在听唱的过程中喜欢上这首诗词。本人在教学中还尝试乐排小品、乐诵经典、乐画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自身兴趣入手,如几个有学乐器的学生在上完《关雎》后,学生为《关雎》谱曲,甚至通过微信把“他的”关雎唱给大家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酌情拓展文化内涵来激发兴趣。如教学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时,先让学生通过读题目和诗歌进行自主分类,让学生模拟陈子昂或王安石微信朋友圈发布动态,帮他们把所在位置、时间标注出来,根据自身的兴趣画一画。
        二、以读为主创意境
        古代诗词是包含丰富的审美情绪和人文主义含义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欣赏的有效教学方法应该从读开始,在教授古诗的过程中,要把握诗的节奏,艺术概念和情绪因素,以欣赏诗的韵律,欣赏和感受韵律的美丽,再现诗人的主观情感,激发学生的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共鸣,诱发他们的感知,从而增强感悟能力。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诗中有画”的经典之作,诗中有明月、松林,传达出宁静的意境;有竹喧、莲动,传达出喧闹的意境,整幅画面清新宁静而又富有生机。本人以饱含喜悦、充满对美的热烈追求的情感范读,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进入到本诗的意境当中,有时让学生选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读一读。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外接的,引人注意的,它像音乐一样谐调优美,节奏优美,逐步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三、以抓为主提能力
        著名诗人和文艺评论家郭沫若说:“诗歌是强烈的情感之音。

”在诗的主题中,学生们想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要掌握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以抓为主,把焦点放在诗的形象上,寻找诗人的感情表达的焦点,去理解古诗的深奥意义。
        1、抓词句:诗词讲究锻字炼词,能够掌握关键词,单词和句子,并对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你可以体验到一种魔力,直接表达你的文字,到达环境,输入你的情感,表达你的目的,精炼你的词汇。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不见”读出了作者不见明主、不见赏识、不见功业的孤寂和悲凉。借助学习微课《登幽州台歌》,结合全诗,关注了“不见”和“独”的涵义。一个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功业未成的诗人形象浮现在“不”字之中。在这里一个“不”字,蕴含着诗人的全部情感。还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让我们读出了诗人自信向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抓意象:让学生掌握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等等。在鉴赏李清照的《渔家傲》与《如梦令》时,本人引导学生扣住意象“舟”,《如梦令》中“舟”内涵单纯,为李清照在小溪游玩的交通工具,且词人游玩之旅令人沉醉,妙趣横生,兴尽而归。《渔家傲》中“蓬舟”,意为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舟”这一意象,虽实为船意,但装载的情思却不同。通过这两首诗歌相同的意象对比,让学生在基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找到不同诗歌的相同点,然后考虑到同一种形象背后的不同情感,并将一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在课堂中借助微课《千古才女李清照》引导学生理解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的不同,结合写作背景解日暮识舟情,深入到李清照的内心深处,把握李清照的情感波澜,让学生对这两首诗以及李清照本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掌握理解力,学会了欣赏。
        3、抓手法: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为了鉴赏诗歌而使用表现性的方法时,“与诗不同”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鉴赏目标的能力。诗歌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隐喻,夸张,拟人,对照和象征。鉴赏诗歌的时候,本人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暗示性感情,从而分析其技法的使用。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贴切动人,诗中暗喻的手法将北风飘飘、大雪纷飞的形象之美勾画的活灵活现,将眼前的冰天雪地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
        总之,古诗的欣赏在中学里占着教授古诗的重要部分,学生们为了把自己融入到诗的环境中,应该以多种方式来阅读、想象、理解、体验古诗的内容。通过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古典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影响,永怀诗心。
        参考文献:
        [1]王开芳.浅斟低吟妙鉴赏诗词之美入心来——谈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天地,2015(26):34-35.
        [2]韩立梅.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