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索小学计算教学有感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4期   作者:黄艳艳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目前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也是一项小学生务必逐步培养而形成的基本素养。

        黄艳艳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中心温东小学  351146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目前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也是一项小学生务必逐步培养而形成的基本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培养运算能力途径解决问题,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如何落实计算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的看法如下:
        
关键词:数学素养 数学阅 培养 解题能力 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数学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情境
        
        
        一、融入生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促进计算教学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的日常计算教学中,要善于融入生活,采用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或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琐事”,使之成为教学素材、内容,寓教于乐,融入生活,让枯燥的计算教学从此不再枯燥。
        比如这题: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老师决定在班级举办美食节,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爱吃的美食,学生们首先选择超市售价在10元以内一斤的水果,取4.5元一斤的苹果、6.4元一斤的梨、8.2元一斤的葡萄作为选择结果,询问学生苹果买2斤、梨买3斤、葡萄买4斤,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道题让学生们联想到曾经举办过的美食节,了解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信息收集、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贯穿于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中,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促进计算教学。
        
        二、通过口算练习训练,提升运算技能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中,笔算和口算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口算甚至可以说是笔算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口算训练应受到足够重视。
        首先是实打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明白算理和算法,扎扎实实掌握。比如20×4,可以看成4个20相加,也就是20+20+20+20+20=80;同时也可以看成是2×10×4,也就是8个10。
        其次是勤加勤,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充分利用“三分钟原则”,课前“三分钟”,每日进行快速的口算练习,使计算能力在日积月累中培养。
        再者是活上活,通过游戏、闯关、竞技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样式,使学生们在乐趣中活学、学活、活上活。
        最后是估一估,通过估算确保口算的准确,及时纠偏。比如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525÷5时很容易得到15这一错误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先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就可以提醒学生别犯这种错误,那就是500÷5等于几?500÷5商是100,那么525÷5的结果怎么可能是15?这么一说,学生自然豁然开朗,通过不断培养学生这种估算本领,一方面避免计算错误的产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觉采用估算纠偏的意识。这里又可以回到第一点,融入生活中的种种,比如1个球5元,525元可以买多少个,口算练习、估算练习常态化、习惯化。
        
        三、探索数学思维,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去,让学生产生最直观的体验,成就感获得的同时培养探索精神,反哺计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分“果果”。

48÷2,列竖式计算,这一过程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各个小组分“果果”(小棍子),而这48个果果已经预先分成两堆,一堆40个,一堆8个。然后他们选派代表讲解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以明白首先分40个,再分8个。进而让他们明白列竖式的时候,先从十位开始,再算个位。
        探索思维的珍贵,值得每个教师加以培养、珍视。
        
        四、变纠错为比错,发散思维促改进

        现在的学生,思维跳脱、天马行空,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天性,让现在孩子们让你意想不到的“优秀”带动计算能力的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这一形式,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而不是受体,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例如给出一个算式,在给出算式的集中不同解法、答案,让学生分组讨论,不仅要给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给出为什么?错误的答案错在哪里?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错误?
        同样的,当某道题目班级的同学普遍性的出现某种错误答案时,不要急于纠错,而是让他们自己研究、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又或者,可以把同一道题,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都拿出来让学生们自己分组讨论出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
        以上种种,本着的原则就是学生参与、学生比错、发散思维,学生在对比中、质疑中、讨论中,找到正确的解法,而这一解法将不可避免的记忆深刻。
        
        五、从经典中悟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让我们来回顾一个经典的数学故事。
        高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有课要上却又有急事需要外出,于是他打算出一道难题让学生慢慢算,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他想着加法刚教不久,学生们肯定是要算蛮久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经典故事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其中蕴含着数学思想,在教授加法的时候,引入这一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还能够激发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明白,那些先哲、数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的数学思维、勤于思考,天赋异禀掩盖了真正的数学思维的核心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计算能力的培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日益发现学生自主意识的与众不同,也时常被学生的“优秀”所震惊,这使得笔者越发觉得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自由探索、自主纠错、自发思考,最终达到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规范:
[1]郑宁波.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解题能力[D]. [1]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2011.
[2]李岩俊.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生成的有效途径初探[D]. 福建省宁德福安市城北中学, 2018.
[3]尹国棚.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D]. 山东省邹平县高新街道办事处高新小学, 2017.
[4]蓝泽仁. 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方法探究[D].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永隆中心小学, 2018.
[5]李雅琴. 高中数学学习策略探究[D]. 湖北师范大学, 2018.
[6]沈守钦.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探索[D]. 新教师,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