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章悦
[导读]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需要把握时机,形成有效的介入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章悦
        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浙江省丽水市,323000
        摘要: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将幼儿成为教育的主体,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可以满足自己的游戏活动等,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交流及满足感,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也可以在游戏中健全幼儿的人格。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需要把握时机,形成有效的介入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由游戏;教师介入;时机及策略
        
        前言:关于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及策略问题,可以从一些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指导行为会使幼儿相关的游戏发展以及体验感觉等形成不同的影响,过多或者过少的介入对于幼儿来说都会形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往往幼儿教师会在幼儿自主游戏中介入较多,但是为了带动幼儿们的课堂气氛,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会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形成不良影响。
        一、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
        在幼儿期间,不论从心理、思维还是个性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在其发生问题并且影响到游戏的进行或者影响游戏发挥的作用中,教师可以介入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基础,恰当的对其进行引导,也就是说教师在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时机,进行有效的引导效果。
        1.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出现消极内容
        在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时,可以等待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的情况时进行介入。因为现在的社会开发程度不断的增加,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消极的内容,在游戏的环节中,幼儿也会将消极的内容带入进去,例如在幼儿们自己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出现父母离婚的语言,出现吵架的表现等,教师可以扮演邻居的角色进入到游戏中,提醒扮演父母的幼儿,宝宝已经哭了,还是先照顾宝宝吧,等等这类以幼儿世界的角色进行介入,一方面可以将游戏中的消极情绪进行打断,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打扰幼儿游戏的情况下进行。因为消极内容的出现会对幼儿的内心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的介入引导幼儿转向积极正面的情绪中。[1]
        2.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受到阻碍
        因为幼儿自身对于生活经验以及心智等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在游戏中难免会受到阻碍,出现游戏中断或者停滞的现象,此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来引导幼儿顺利的完成游戏。例如在扮演饭店营业的游戏中,多名幼儿一起扮演不同店铺的老板,但有些店铺就会有人光顾,有些店铺则无人光顾,无人光顾的店铺中幼儿的情绪明显低落,认为是小伙伴们并不愿意与自己玩耍,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介入,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进行光顾,并且提醒幼儿可以试着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宣传,要敢于和别人进行交流。在教师的介入到游戏继续,幼儿店铺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教师在对幼儿的引导中可以利用不同的店铺或者不同的推广方式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教会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件,适当的介入到游戏中,帮助幼儿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


        3.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幼儿之间因为一些事情而出现的打架或者危险动作等,教师就需要介入到游戏中,保证幼儿安全问题。例如在扮演警察游戏中,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不完善,更多的幼儿在玩的高兴的时候都会选择转圈跑的方式,在其过程中就会出现磕碰或者跌倒等现象,教师进行介入,以一位警察的领导或者警察的同事进入,对幼儿进行安全提醒,回归到正常的游戏环节中。
        二、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策略
        1.准确把握介入的需要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时首先需要准确的把握介入的需要,也就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对幼儿接下来的形成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需要教师的引导。关于判断问题,可以从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进行。在幼儿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是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也是对幼儿自我调节的培养,在游戏中出现问题的同时进行自主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所以需要教师能够掌握介入到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时机。
        2.准确选择介入的方式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式中通常有两种,分别是语言提示和行为暗示。关于语言提示,是可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当幼儿出现思路混乱或者游戏进展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角色进入到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提示,也就是对幼儿进行游戏思路的提醒,以确保游戏可以顺利进行。关于行为暗示,是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动作、表情或者眼神等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同时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提高幼儿们游戏的兴趣及完整性,提高幼儿们之间的交流及相处。
        3.利用环境隐性介入
        关于环境隐性介入,是因为环境是幼儿游戏过程中的隐性指示牌,一些相关游戏环节的环境,会对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进行增加,也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以及丰富幼儿自身的经验等。关于不相关或者相反的游戏环境,则会对幼儿形成不同的影响,因为在幼儿的心理已经存在以往游戏的经验,对于不同的环境问题,会产生相反的理解。所以在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可以利用环境进行隐性介入,创建符合幼儿游戏的情境,或者设置一些指示牌等,使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用语及习惯等。[2]
        4.进行直接干预
        在教师介入策略中,还有一项是进行直接干预,也就是在游戏环节中,幼儿的表现于游戏规则或积极正面现象完全相悖,并且影响到自身以及其他幼儿的安全时,教师可以直接进行干预,以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
        5.准确及时的退出游戏环节
        在教师进行介入后,也要选择准确及时的退出游戏环节,因为过度的参与可能会影响到幼儿们的自主发挥,对于幼儿的思维及创新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恰当的时候选择退出游戏。
        三、结语
        幼儿自主游戏中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思维及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其阶段发育问题,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介入,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尊重幼儿的游戏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