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效能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激发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芮文娟
[导读] 针对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想办法创造成功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芮文娟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213300
        摘要:个人亲身所经历的经验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建构的最主要因素,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会觉得自己无用,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针对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想办法创造成功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中数学;激发策略

        自我效能感是一九七七年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其认为自我效能感就是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达到特定目标的信念,是对最终表现结果的评估。换句话来说,自我效能感的关注点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强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会有很强的数学信心,会对各种有难度的数学题进行挑战。反过来,没有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没有数学学习信心,不愿意挑战高难度习题,只会安于现状,对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解答。在此种境况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激发,要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使其能够通过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质量。
一、创造成功体验,提升数学自我效能感
(一)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增加成功体验
        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根据布朗等的研究,发现确立了学习目标的学生,一般有着非常积极的进取精神,成绩也会较为优秀。而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一般都会缺乏良好的学习动力,成绩也会逐渐变差。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激发中,教师应该制定与学生发展相符的数学学习目标。在这时教师需要注意,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需求,目标不能太高,难度太大;也不能过低,丧失挑战性。一般情况下,学习目标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水平为基础,增加百分之二十。其次,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需要注意远近结合,也就是说要制定远期目标,要制定近期目标,要结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让学生在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道理的基础上,靠自己的脚踏实地努力地完成目标,实现理想。第三就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近期目标的实现时间进行明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细致划分,如月度目标、季度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目标的完成,获取更多的成功体验。接着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进度进行及时跟进和了解,要对学生目标完成的依据进行掌握,对学生目标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目标进行修订。
(二)及时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增加成功体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及时地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及时了解,可以加强其对成功体验的获得;可以让学生在愉悦感中,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地反馈信息。首先,教师需要全批全改学生的作业,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还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结合点,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鼓励,让学生在个性化和鼓励性的评语中不断努力。其次,教师要及时地批改试卷,不仅需要明确学生的分数,还需要以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情况为针对点,对学生的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展开深层次分析,并适当地鼓励学生。接着,教师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对某段时间内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进步情况等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深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还没有达成目标,以及自己与最终的目标还有多少差距等。这样可以同步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学习能力[2]。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作业和考试的难度,多元化教学策略
        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不同,实际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也存在不同。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布置作业和展开考试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作业和考试的难度进行适当调整,难度要适中,最好是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难度,让学生能够在多方面的分析思考中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对新问题和新知识的探索中,提高自我效能感。此外,由于影响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建构的原因之一还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摒弃,对多元化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构建。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恰当地应用教学工具,需要适当地组织不同的活动,甚至可以考虑应用游戏教学法。要通过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完成抽象知识到形象内容的转变;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学习过程。要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利用此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成功体会。
二、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相信“别人能,我也能”
        在个体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构建中,替代性经验有着重大作用。在数学学习中,若某个学生看到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解决出了一道难题,就会有一种自己也能解决的感觉,从而间接提高自我效能感。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应用替代性经验的作用,以原来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示范者,让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这些同学可以快速进步?教师可以让进步者做出相应的经验报告,在报告中说明自己进步的原因,自己在学习中做的努力等。让困难者深刻阅读此类报告,通过阅读加强对学习的理解,明白学习难点是可以被攻破的。这样可以让退步的学生或者学困生有学习的参照标准,进而可以因此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在逐步提升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多鼓励,少批评,少比较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身体方面的发展趋于成熟,心理方面的发展也是如此。高中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再只会人云亦云。但与此同时,高中学生也对身边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其不仅在意家长老师的评价,也在意同学朋友甚至外界社会的评价[3]。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际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多鼓励,少批评,少比较。利用肯定的眼神,赞美的微笑,鼓励的话语等,鼓舞学生,给予学生无尽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逐渐产生自我效能感。尤其是面对班上的学困生,教师更是要注重评价,要对学困生的优点特长进行发掘,要对学困生的每次进步都给予重视,要诚恳地表扬学生。此外,教师不能比较学生,不能将“隔壁班考的多好”、“某位同学多优秀”之类的语言常挂嘴边;更不能怀疑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少批评学生和少比较学生,才能实现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逐步提升。
结语:
        总之,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直接的联系,准确来说,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会随着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起伏而不断变化。而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理应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激发,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难度;创新教学方式,设置教学活动;多鼓励和多赞扬,少批评和少比较。如此方能让学生勇往直前,在任何困难面前坚定信念。才能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时,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舒阳,刘儒德,甄瑞, 等.高中生数学能力实体观对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1):48-56.
[2]张婕, 黄碧娟, 司继伟,等. 乡镇小学生的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04):72-79.
[3]孙思雨, 朱雁. 初中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校准性的调查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19, 028(006):27-3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