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数学总复习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刘飞
[导读]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

        刘飞
        陕西省神木市第四小学  719300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集试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为此,“复习课最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一到复习阶段,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它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本册内容甚至整个小学阶段内容的重任。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学生在复习课中乐此不疲,提高复习效果呢?下面结合本人日常教学实践及数学教研组成员的研讨,谈谈几点感受:
一、熟悉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作为教师,我们在制订复习计划之前一定要熟悉总复习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编排体系,这样才能完整了解一、二学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实现课程标准预设的培养目标。总复习的教学目标,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巩固必需的运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继续培养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意识以及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积淀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教材而言,总复习的内容很多,教材把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依次编排,适当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沟通融合。分领域复习,便于整理知识,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分节复习,有利于教学把握复习的重点,合理分配时间,也便于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制定复习计划前我们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所在。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梳理知识体系??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找准“探索点”,进行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如“因数和倍数”的整理和复习中包含有“自然数”、“整数”、“质数与合数”、“偶数与奇数”等十几个知识点,要把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3、要让学生合作探究整理。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合作探索整理也由于课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
?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整理结果不能充分估计,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交流活动有可能将无法进行。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有序就是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首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评价者。其次,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以激励评价为主。对于学生正确的或者有创意解题方法,教师要由衷地赞一赞。“你的见解真是与众不同”、“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发放一颗智慧的“种子”;对于在练习中个别同学所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地引一引。“对他的方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以此来补充老师的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课的结束时,还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评价自己一节课学习的收获。
四、总结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3、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也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五、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此,复习课的练习题要精心设计,难度略高于平时教学的水平;在解题训练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本质问题和基本数量关系,通过发散性联想,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使学生能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忌让学生不动脑筋地做重复的作业、冷饭重炒,产生厌烦的心理,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