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彭雪梅
[导读] 初中教育进程中,除了常规文化课程教学的推进,德育教育也十分重要,尤其是随着国家素质教育进程的深入开展,初中教育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越发得到重视。

        彭雪梅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        215021
        摘要:初中教育进程中,除了常规文化课程教学的推进,德育教育也十分重要,尤其是随着国家素质教育进程的深入开展,初中教育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越发得到重视。因此,本篇文章就此角度出发,探索初中德育教育中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良好性,推动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
引言:积极心理学本身是心理学领域的组成部分,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教师深度了解学生群体和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有利于让学生在德育教育进程中树立积极心态,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健康向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为步入高中的学习打造良好基础。
一、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优势
        (一)促进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而言至关重要,而德育教育环境的创设对于教育的推进来说也很关键。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正能量的、向上的教育环境更容易让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并且在积极心理学概念的引领下,教师德育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有效性。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困难程度叠加时学生就容易退却,而积极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减少学生胆怯心理的产生,从根本上促使其积极应对学习和困难。
        (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控制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是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需要关注的内容,同时初中的学生身心发育也并不健全,教师德育教育的推进要注意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最大化发挥教育积极性的价值,让学生从德育教育中树立积极的学习思想和积极的人生观念,从而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标志着其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增强,也就意味着初中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1]。
        (三)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自身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就应该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规划,而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其通过积极的德育教育熏陶正确认知自身发展,从而清晰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和发展计划。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概念的渗透有助于让学生保持对社会的正确认知,促使其在规划人生时有效融合社会发展。
二、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是非对错有一定的辨别力,但是鉴于其身心发育并不健全,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要注意遵循有效性原则。首先,这一原则可以确保德育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有效性,保障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与思想可以有效地在德育教育中呈现;其次,有效性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德育教育本身教学推进的有效性,避免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影响其根本教育作用的发挥,从而保证学生德育教育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二)创新性原则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属于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体现,所以说遵循创新性原则相当于是初中教育教学进程中潜移默化的必经之路。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帮助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寻找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积极心理学顺利融入德育教育中,并且这一原则可以促使初中整体教育教学实现创造性发展,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提供契机和途径,从而保障该教学手段在教育中有效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其更加良好的建设心理[2]。
三、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来说,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是第一要务。首先,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之前要对积极心理学保持正确认知,比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参加有关讲座等学习专业知识,以此增强自身对积极心理学的掌握;其次,学习其他教师或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学德育教育的成功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来充实自我,以及促进完善自己的德育教育模式,从而促使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提高有效性;最后,可以在学校中实施试点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促进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增强成效。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实现创新发展,为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保障和支撑,先进的教育理念会带动教学从各方面实现有效完善,促使德育教育从传统教学的层面改进不足,让学生的德育熏陶和身心发展保持健康与良好。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与实践者,但教师只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才是其主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变化和个性化发展差异,从中确定德育教育开展的重点,从而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找准时机。只有充分掌握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性,才能促使教育计划的设定保持全面性,保障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是对症下药。与此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有助于让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好的提升质量,从根本上保障积极心理学应用的高效性[3]。此外,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战略联系,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常态,以此了解更多学生的德育思想状况,从而促进充分体现其主体性价值,保障应用积极心理学时更高效,推动德育教育更全面和完整。
        (三)鼓励式教学
        开展鼓励式教学是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一方面促进学生保持学习态度稳定,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面对教师不同的教学中保持冷静,避免其出现逆反心理或者逃避学习。德育教育中的鼓励式教学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比如表扬同学们个人卫生保持的好,或者表扬某一位学生特别有礼貌等等,教师微不足道的一句表扬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这样一来,德育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也就有了更合适的时机,并且从正面展现了积极心理学的有效作用,既促进了德育教育推进,又使得初中教育阶段的整体教学得到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结语:总而言之,对于初中德育教学来说,应用积极心理学教师要注意充分结合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特性和个性化发展差异,也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以鼓励式教学的方式推进德育教育。基于此,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可以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德育教学取得阶段性成功,让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初中教育阶段整体教学效果的良好。
参考文献:
[1]丁悦. 基于生活空间理论的大学生道德成长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2]罗卓邦.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5(10):21-22.
[3]侯升丽.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实践分析[J].学苑教育,2019(18):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