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方璐
[导读]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掌握一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工具来实现逻辑推导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璐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纶小学   邮编 250000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掌握一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工具来实现逻辑推导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由于数学是其他各类学科的基础,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因此,我们应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字:小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策略
        小学时期是学生开启数学大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性阶段,也是我们着手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开端。我们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最初时期就塑造大致的数学框架,了解数学思维,挖掘数学潜力,让学生能够在今后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工具进行解决,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塑造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子啊小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以下的研究讨论。
1.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是塑造学生数学思维的首要前提。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迈向更高的数学台阶,有效地提升数学思维和能力。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巩固阶段,一是认为基础知识简单易懂,不需要再让学生进行过多的回炉复习,浪费时间;二是教师容易抱有急于求成的心理,想要快速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尽快地养成数学思维,于是就会将基础知识的巩固时间进行缩短,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难度和拔高性质的习题练习,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但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反而会让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稳固,甚至可能连最基础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因此,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就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让学生能够稳扎稳打。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公式,或者将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其中的原委,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死角,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变形,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变形训练中可以对知识点实现更加通透的理解,实现举一反三,为后续的思维能力提高铺垫道路。例如,在一些应用题练习中,很多学生非常熟悉某一种经典题型或某一种题目陈述,但是往往更换说法或者将内容稍作调整,学生就会出现懵懂的状态。这样的情况还是因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经典例题进行条件变换,让学生能够在何种题目论述、何种条件供给方式下都能够精确地寻找到关键条件,利用基础知识进行解题,让学生真实有效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多角度解析数学习题,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定式思维是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学生会根据习题类型的不同,潜意识地将习题进行分类,每一类习题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步骤和套用方式,解题时只需要将已知条件代入即可。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定式思维之下,面对习题已经丧失了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只需要机械式地套用计算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强、知识抽象的学科,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的方式,但是将数学知识固定化就并非是一种正常现象了。数学是灵活的,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应该是灵活变通的。因此,教师应格外注意定式思维的弊端,通过教学和解题及时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让学生能够冲破束缚,发散思维,利用多样的方式、各样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网格。为了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教师可以利用习题讲解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很多经典例题的讲解时,学生的定式思维会让他们利用固定的方式来解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寻找其他的解题方式,以多种角度来看待数学问题。例如,在经典例题“计算图案中的阴影面积”的讲解中,很多学生会习惯性利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面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利用面积切割法来解题,将阴影面积实现分割,将分割面积分别计算后进行求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差值的方式求和,计算整体面积和非阴影面积,然后进行求差值来得到最终结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锻炼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不再受到定式思维的困扰。
3.利用数学实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任何一门学科、一项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可以将理论知识进行代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漏洞,丰富自身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实践成就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真实经验,也没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应用数学的生活实际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安排数学实验来为学生创造数学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感受到数学理论知识的推导产生过程,在实验逐渐巩固自身的数学知识,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数学实验的内容可以依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安排,也可以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实验推导。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毫升与升”的课堂内容来安排数学实验,为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量杯、容器等实验工具。如果实验工具有限,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和组员一起共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水盛放在100毫升的量杯之内,量出100毫升的水,然后分10次倒入1升的量杯中,让学生看到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依据,通过这样实际体积堆积的方式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其他体积、面积以及重量的单位换算学习上,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以及理论掌握。
结束语: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也是评价学生是否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利用多方向、全方位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真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圆.小学数学多维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51)
[2]李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