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敏
广东江门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习题 逻辑思维 训练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以习题为载体,以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习惯,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很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学好物理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之所以有学生反映物理难,那是还停留在初中的形象思维和经验思维的层次上,做题目总是凭所谓的经验之谈。例如以下这道题:
在水平面上并排放置两个物体A和B,当用力F推物体A时,问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多大?
学生在分析时往往认为力是可以传递的,觉得AB之间的作用力也是F,这暴露了学生推理能力薄弱的思维短板,对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刻。
如何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呢?笔者认为以书学理未免浅薄,可以在习题教学中加强训练,下面谈几点策略。
(一)熟练掌握物理规律,明确规律中所隐含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一个线框绕ab为轴转动,负载为R。求周期内R产生的热量。学生学习了交变电流后很自然想套用的有效值结论求解热量。殊不知该结论是由微积分得出的结果,对于不是周期的整数倍的时间,该结论是不适合的。
因此要明确规律、概念等适用条件和范围,切不可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进行迁移训练,总结相关的解题思路。
在习题训练中,学生会陷入套用某一个模型的结论,有思维固化的倾向。因此关键在于迁移训练,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改变习题的某个条件或问题,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右图两个模型,区别在于AB之间的连接体不同,则导致在撤掉C之后,AB的加速度不同。
㈢步步为营,巩固学生的逻辑思维
抽丝剥茧,提取合理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竖直面内针对绳模型和杆模型,物体通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是不同的。
当讨论成熟之后,还要适时引入必要的习题进行加强。例如在光滑斜面上,有一小球绕着O点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求小球通过最高点A时的最小速度
这是对竖直面的圆周运动的习题变形,考验的是学生对临界速度的认知到底正不正确。经过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训练,使学生领悟到万变不离其宗的目的,达到举一反三。
㈣设计开放性题目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开放性题目是物理题目中最让学生头疼的,也是学好物理的制高点。这是逻辑思维训练当中最难的地方,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多加渗透此类题目,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电流表内接和外接都对电阻的测量产生影响,进而出现误差。那能不能设计某一种电路消除该误差呢?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右图所示的桥式电路,那教师可以再引导能不能再设计若干种不需要电表的桥式电路?
㈤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问: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的物体(所有接触面都光滑)物体受到的各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大部分学生在分析支持力做功的情况时都说不做功,深受固定斜面支持力垂直位移的思维惯式的困扰。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展示在物体下滑,斜面向右运动中各力做功情况,学生一目了然,老师也无需多言。
参考文献:[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本2020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