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枝
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256600
【摘要】:创新既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又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人的创新能力,实际上与其孩提时的生活习惯、所接触的事物、所学习的内容等均有着极大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每天都在思考着许多奇妙的小问题,如鸡为什么要生蛋,天为什么要下雨,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诸如此类的问题,每个问题均能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都能促使他们不停地去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因其丰富有趣、寓意深刻、操作简单而备受教育部门的重视,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现状来看,其已成为各大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教育界、小学教师、家长等纷纷对怎样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引言
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社会活动的体验和参与,加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所学知识充分的运用到现实社会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通过开展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一)任课老师不够专业
大部分学校因为没有专业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任课老师,基本上都是以班主任或者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教学。且所采用也是大班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师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教学任务比较多,事情繁多,没有专门的时间去研究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内容,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也不是很熟悉,大多都是以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不能给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践课程体验,导致后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果和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和要求,学生慢慢也失去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理念陈旧
很多小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这就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另外,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实际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将课程改革限制在学科改革上,这就使教育的理念和实际教学目标不匹配,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没能够真正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意义,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产生了阻碍。另一方面,一些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错误的认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真正落实。
(三)综合课程课时严重不足
我国教育体系大纲要求中小学生每周必须要有两个综合活动课时,但是部分学校和老师对综合活动课不够重视。认为其没有作用或是意义,因此,基本上都被其他科目的老师占用了综合活动课,还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综合活动课程,但是那仅仅只是个形式,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和作用发挥出来。所以就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严重不足,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带来的乐趣。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动手操作,发现秘密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操作、体验并获得感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应积极调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动手、动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探究知识与技能,然后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秘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去关注生活中的小秘密,然后在此基础上获得全面的认知。基础上获得全面的认知。例如,有一个关于“硬币叠罗汉”的实验非常有趣,但是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奥秘。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这个实验。教师可以事先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和学习。在第一次操作过程中,教师并不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干预,只是在教室中来回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序进行操作,并针对遇到操作障碍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在第二次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并要求每个小组在合作操作完成后进行汇报和点评,促使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者家长往往会通过不断的提示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但是通过对比最终的效果我们会发现,教师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告知其实践的结果,并不能充分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无法使其感知到亲手操作的乐趣,难以有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进行全面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发现,在知识能力和技能方面获得提升,在小学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在自然生活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大部分人都十分向往自然生活,小学生同样如此,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十分好奇大自然世界中的东西,希望能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入到自然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感悟自然和体会自然,调动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自然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存在联系,所以,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将两者充分融合到一起,组织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针对《走进植物王国》这节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在实际教学前为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看看都能看见哪些植物,柳树、牵牛花等一些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植物,让学生积极观察这些植物,另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园中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植物,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眼界,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促使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后续的进步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三)引入家庭教育,开发课程资源
在实施综合实践常态化中,学校方面要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沟通,能够得到家长对课程开展的全力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私下联系的方式,向家长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家长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另外,学校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一种制度保障。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开放性和综合性较高的课程,因此,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主动与自己的同伴进行合作、主动去破解生活中的奥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充分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真解读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进一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为全面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逐渐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创新[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34-35.
[2]于萍萍.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89.
[3]史亚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J].考试周刊,2020(86):7-8.